有何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上)

听说《二舅》翻车了,听说而已,我并没有相信。

《二舅》这辆车,不会翻也不应该翻。因为在流量为王的当下,没有多少人会关注农村,关注二舅们。

从始至终,作者用平淡如水的文字和朴实无华的画面,歌颂的是一个不屈的生命。

是的,苦难不值得歌颂,但在苦难中不屈抗争的生命值得。

我唯一不同意《二舅》的地方,是在视频的最后,二舅在林中台阶艰难地拾级而上,作者说:这条路,最后通往的一定是胜利。

"有何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里尔克是对的。

之前写过一篇,因种种原因而意犹未尽。决定再写一个系列,分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几个篇章。

我有点不知天高地厚地想解构一下二舅们,解构一下我们这个时代。

写得如何,褒贬由人。

不写,终究意难平!

          (一)回村

                (1)

在我的意识里,"回村",是一件幸福的事。

上溯八代,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虽然我已经在钢筋水泥的丛林城市寄居,但我自觉无论从现实身份和精神上,依然是农民。

虽然已经离开故乡20多年,在外漂泊闯荡,成家立业。但迄今为止,老家的房子还在,每年春节都要回老家过,无一例外。后来我也仔细思考过我的故乡情结,可能是源自于童年的匮乏感带来的不安全感。我固执地认为,老家,才是我的根,是我的精神家园,那是一个在任何时候可以为我兜底的地方。

同龄人中,很多人通过读书或其它机缘改变命运,早已离开故乡,融入了城市,故乡对他们而言已经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这是时代的进步,恭喜他们。

离开农村的这些人中,很多自己在城市工作生活,父辈和家族还在农村。这类人群,偶尔会"回村",接受一下精神洗礼。我算是进化不彻底,卡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那种人,但也只有这类人群,得以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今天的"二舅"们,观察今天真实的农村生活。

由于你懂的原因,不好太展开篇幅。我只想说,中国真实的农村,与很多"精英"和"专家",坐在宽大豪华办公室和琳琅满目的书斋里的想象,大相径庭。

                (2)

作为一个70后,我几乎完整地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农村的变迁,儿时的诸多回忆,一直藏在内心深处,有些画面不敢轻易触碰。

很多人有一个误解,认为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因为顶层设计,是因为国家意志,是因为科技创新,是因为引入资本。这些都很重要,但这些都是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真正的必要条件,是农业、农民、农村。

是的,你没有看错,是"三农"奠定了改革开放的胜局。这不是我无知的妄言,是人大温铁军教授潜心研究多年得出的结论。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内外反对势力虎视眈眈,国民经济很快到了崩溃的边缘。唯一的出路,是迅速实现工业化。

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因为没有实现工业化而在一百多年时间里落后挨打。但实现工业化是需要技术和资本的原始积累,谈何容易?

但随着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毛主席顶着巨大的压力出兵朝鲜,中国的国运出现了转机。抗美援朝一站,不仅打出国威,也为中国的工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苏联源源不断的技术和人员援助,新中国得以建立门类齐全的工业。

虽然有苏联的援助,但工业化是需要资本的,当时中国一穷二白,资本从哪里来?答案是农业。通过人民公社,统购统销,利用价格剪刀差完成了最初工业化的资本积累,让中国工业化的速度至少提前了50年。

按温铁军教授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十次危机,每一次都是"三农"在兜底,无一例外。

现在,你知道了"人民公社"、"上山下乡"、"三线建设"、"包产到户"、"分税制"、"土地财政"、"城镇化"、"家电下乡"、"汽车下乡"这些词之间的关联和含义了吗?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的吗?

大国有高人!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城镇化从2000年的36%到目前的65%,农民人数从九亿多锐减至五亿多。伴随着农村人口消失的,还有不断缩小的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浩浩汤汤,这是不可逆的大趋势,也是很多经济学家津津乐道的成就。

不可否认,城镇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商业效率无疑是最高的。让农民离开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土地,似乎是一件大好事,但实际情况可能比经济学家们的理论模型复杂的多。

首先,不断消失的村庄和不断减少的农村人口,让"三农"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小。

是的,时至今日,"三农"的作用仍然不容小觑。你看,二舅就用毕生的积蓄,为自己的养女在县城买了房。疫情以来,经济下滑,房地产萎靡不振,很多地方都在鼓励农民放弃宅基地,进城买房。诚如温铁军教授所言: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农民在为整个社会兜底。每一轮经济周期,都会xue洗一次这片悲鸣之地。

现在,要二舅们放弃宅基地进城,他们进城后靠什么生活?

其次,当穷尽一切手段,经济危机或者战争仍然不可避免的时候,新时代的"上山下乡"就成了最后的选择,届时,如何消化庞大的失业人口?如何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除了"回村",还有更好的选择吗?可是,"村"呢?回不去了!

最后,农村脆弱的保障体系,让二舅们老不得,病不起,除了隐忍自强,直到像尘埃一样消失不见,仿佛他们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二舅们是农村这片土地的最后守护者,但他们似乎已经被时代遗忘。

尽管国家这些年不断出台各种政策,诸如"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但这些政策因为种种原因,效果一言难尽。这些政策初衷无疑利国利民的,都是在对症下药。但既然是药,就只能医得了病,医不了命。

命苦,不能怨政府。

                (4)

囿于环境和成见,很多人的想象力被限制了。

"皇帝用金锄头锄地",是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何不食肉糜?",是被富贵限制了想象力。

所以,二舅难以想象周劼的生活,周劼也不会相信世界上有二舅的存在。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我们又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

伟人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不信,回村三天去看看!

            (二)三天

作者说,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三天,真的能治好一个人的精神内耗?

理论上讲,可以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是个神奇的数字。

三天时间,足够了!

其实,很多生命的成长和自我觉醒,往往只需要几个瞬间。

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毛主席在"4.12"后悟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那些你独自摸索了很久,突然让你醍灌顶的时刻;那些在你独自穿越的漫长的黑暗,见到光明的时刻;那些让你长夜痛哭,一夜长大的时刻,足以让一个人完成认知的凤凰涅槃和生命的自我觉醒。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为什么说"有的人三十岁就死了,只不过八十岁才埋"?

因为,他们的生命中,缺少了这样的三天。

(未完待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62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3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24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6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80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9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4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7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6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5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271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03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