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人民日报》刊发了署名为“仲音”的评论文章《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文章强调,要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督促落实好基层减负各项措施,强化并充分发挥常态化整治工作合力。
各地区要不断增强紧迫感和政治自觉,要坚持常抓常严的基调,紧盯不放、持之以恒,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巧用“减法”,为基层减掉重复多余的工作“负荷”,增加基层干部为民付出的“干劲”,才能持续推动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向好向上。
“减”去“文山会海”,从“看痕迹”向“重潜绩”转化。“文山”陡峭阻发展,“会海”浪涌挡航程。“文山会海”看似也是扑在“工作”上,然而却危害不小,不但耗费基层干部大量时间,还消磨斗志,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助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文山”其实不是山,“会海”其实也不是海,而是需要优化的“桎梏”。因此,从“文山会海”到“削山填海”,要做到精文减会,上级有关部门、相关领导要带头倡导从常开会、开长会转变为开套会、视频会、短会。年终考评查阅方式要改变“过度留痕”的观念,革新思维方式,从纸质文档调整为电子文档。把看干部作风、看干部实绩的考核方式,着重从“会场听报告”转变为“现场看成效”。只有以上率下、上行下效,树立好正确政绩观,说真话、干真事、做真人,才能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才能使基层干部从纷繁复杂的琐事、杂事中解脱出来,进而担当作为。
“减”去“华而不实”,从“滥挂牌”向“并同类”转化。牌子多、制度多、宣传海报多,近年来,村级党群服务场所乱挂牌、滥挂牌现象突出,甚至陷入边裁边长、前清后乱的“割韭菜”式循环,基层干部怨声载道,苦不堪言。村级党群服务场所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只有把牌子整合、功能整合、人员整合,“一室多用”,群众的常办、急办、必办的事才能“一揽子”解决。整治牌子乱象不仅势在必行,更要常抓不懈。从面上说,要从部门职责、功能作用进行“合并”,为阵地“瘦身”,为基层“减负”;从里子来说,要解决村级活动场所挂牌,还是应该建立准入机制,如制定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挂牌清单,凡未纳入清单的一律不允许挂牌。同时,主张倡导制度“走下墙头,走进心头”,通过LED电子信息屏、微信公众号,电视、广播进行政策宣传,只有真正让群众入脑入心,工作才算真正落实落细。
“减”去“指间主义”,从“群里吼”向“实地走”转化。俗话说,铁打的桩头能栓马,纸糊的凳子不中用。文件层层转发,材料层层报送,上级部门要数据多、要的频,基层干部无形中成为了“表哥”“表姐”,消耗了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打通数据壁垒,一站式上报数据,让各部门报数据转变为系统找数据,让基层干部释放手脚,真正身在基层、心在基层、干在基层。搞“花架子”“穷折腾”,无疑是劳民伤财,破坏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破除“指尖主义”,更要倡导“指尖清风”,深化监督执纪,坚决杜绝“盆景式调研”“作秀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下去调研全是办法。与其在指尖上敲敲打打、爬格子,在工作群“一声吼”,还不如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到火线、一线开展调查研究,问策于民、问计于民,才能把问题找准、把办法想透、把事情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