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蛮爱讲道理的人,读过很多书,也写过很多文章,可是自从我结识了老马校长,就自愧真的不会讲道理。老马校长是著名公益机构担当者行动的创始人,也是启正童阅的创始人。很多年前我就知道他,但没有深度接触。这几个月深度接触下来,被他讲道理的功力深深折服了。以至于很多次会议,我都会被他的道理感动并滋养着。
老马是一个很自信的人,也是一个非常追求社会价值的人。当年,他从高校辞职创办担当者行动,推广面向乡村儿童的阅读内容,核心的就是为了要做一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现在的担当者,已经是专业的公益机构,而他也退出运营团队,转入面向城市端孩子阅读教育的启正童阅。(写着写着,挺不满意的,又感觉回到写新闻稿的那个调调中。哎,认真拾起写作这门本事啊,也不是想当然的容易啊!)
老马说过很多道理,也形成了团队实施中的指导理念和行动指南。
尤其对于教育本质的阐述,也越来越接近我自己这些年在育儿方面的体悟:教育本质其实就是创造情景,让孩子慢慢建立自我认知,发现自我价值,从而引领孩子成就稳定的自我,形成自我效能。
在我自己的体会中,这里的成长情景,也是相当简单,孩子小时候,就在家庭生活中,随处可及。家长,可以随时创造。所谓各种高级的早教和专业课程都不如家里。
而随着孩子慢慢成长,阅读,是家长可以引领孩子走向深入并创造出成长情境门槛最低的方式之一。
构建孩子自信认知体系的前提
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不懂,然后承认并接纳不懂,再然后努力用各种资源去懂起来,再接着生活中用出来,再接着总结、评估形成行的认知体系。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也是成长必然经历的过程。
可清晰知道自己不懂,前提就已经是有稳定且明晰的自己,清楚自己的状态。
所以才会有因为不懂而产生想要改变不懂的行为。
若没有意识到自己,更就没有后面一系列的过程。
所以,自己,才是成长的根本与核心。这与育儿的核心也是一致的。育儿,首先是要让孩子有自己。有自己,才有成长,因成长所需要的工具、技巧才有意义。
《西游记》的唐僧之所以可以是师傅,因为他有自己,他始终都在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去向何方。”
育儿即育己,这句话一直都很通。
大人有自己,孩子才能有自己。
太多的家长,没有自己,故而主动或是被动创造了太多关系中挥之不去的焦虑。没有自己的孩子,给再多学习技巧、方法和其他外来的工具,都不会用,也用不好。
养育孩子,除了身体上的养育,更应该在精神创造哺育他自己的情景。
我是八零后,我的成长环境,父辈们养育重点在于吃饱即可,无暇顾及做自己。认知层面大多停留在活着就是有自己。
可如何活着,才是是否有自己的根本。我周遭的很多成年人没有自己,或许是一个通病。而现实的情况,很少人会愿意承认没有自己,那相当于否认自己的存在,是会有巨大死亡的负担。
死亡,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于是,很多人就选择了,没有自己的浮萍漂移人生。
若生命没有冲撞,也无可厚非,可生活总是会在各类关系中被撞了一下腰。生活总会有各种关系纠葛,各种需求差异的纷争。
认知若到了“谁痛苦,谁改变”这个点上,那生命之光就将透进关系。找回丢失的自己,命运的年轮就朝向当下的自由了。
此后,便是卸下重负的,有机会成长轻松愉悦感。
但关系拧巴时候,负面情绪,任何不舒服的感受到来时候,都是一个信号灯,提示自己是时候退回到自己了。问问自己,那个“我”还在吗?那个“我”的感受如何,那个“我”的需求是什么?
三两个什么都不想的深呼吸。情境就有机会转换了。
对,就是简单的深呼吸。你会体验到,就是这么神奇,我们都有机会连接回到“我”。
这部分,就是“我”的关键开关。
时常回到我的状况中,自己也就有了成长的空间。
关系中实施爱与相信
构建孩子自我认知体系的前提,是家长有得体不过界的我。在我的状态中,真真切切细致感知,并把这份感知传递分享给孩子,以同样个体的真切感知来接纳孩子。
以感知尊重并理解感知,孩子在亲子关系中,就有了独立的成长空间。这样,以爱为名义的尊重也就不再是一句口号了。
透过感知,我们更深入了解并认识自己。孩子也一样,认识自己,是孩子自信的开始。
自信,是骨子里相信自己,知道自己的状态如何,更是对自己能做什么心中有把握,有长远而稳定的自我期待。相信孩子和你一样,可以很有智慧的感知并接受一切成长的礼物,更相信孩子可以成为他自己。
这一系列自信形成的过程,其实是在孩子成长的吃喝拉撒睡等生活小事中,家长就很有机会创造机会让孩子去实施的。而且最应该被家长重视且需要刻意练习的。这也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核心要义。一个人的童年成长环境,尤其重要关系,很大程度决定了孩子的性格。
在老马创办的团队中,爱和相信不是口号,是企业文化的底色。老马在用一系列行动践行他自己提出的教育理念。被环境滋养和托举着,即便是领着很低的工资,也有大批年轻人跟随老马在勉力创业。记录一个片段,曾经派出一位我看来略显生疏的小伙伴,带领几十人的观影会,小伙伴临场而略显紧张,就此我还向负责师资安排的老师提出异议。结果,被回复道:相信伙伴可以全力做好!看到这样的文字回复,我其实是被感动到了。事实证明,即便是没有经验,可是本着真诚和全力准备的过程,结果还是不错的。关键,在事情实施中的人,被场域托举着,一步一步坚定长大着。
那么,在家庭中,若要让孩子感受到被滋养和被托举着,其实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年纪越小的孩子,在吃喝拉撒睡议题上,孩子参与愈多,操练自己的部分越充分,自己就很容易在生活琐碎中长大了。自信的孩子,自然而然养成了。
自己,在童年长大的体验愈多,效能感就有机会获得成长,那么成年后的适应性就越强,孩子更有机会活出他们自己的独特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