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话导读红楼梦-第三回1
此回与第二回一样,回目和内容极不匹配。关于“贾雨村夤缘复旧职”的内容,只有寥寥数段,而且还都是过渡性文字。此回的主要内容,还是在“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但是读者应该知道,红楼梦刻画了封建社会的两个世界:男人的政治世界和女人的生活世界。贾雨村那边万不可忽视。总体来说,林黛玉一进贾府女人悉数登场,基本见了个遍,可见贾母对其重视程度,可以说接待极为隆重。但是男人可以说全都没有见。可见古代封建礼教和一些行为方式。
贾雨村这边,有一个张如圭(是指如鬼一般在暗处鬼鬼祟祟?)打听“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之信”,“便四下里寻情找门路”。冷子兴“便忙献计,令雨村央烦林如海,转向都中去央烦贾政”。事实上冷子兴是贾政夫人陪房的女婿。红楼梦后面没再写到冷子兴的事,读者可以展开了想,将来贾雨村采纳冷的主意,托贾政谋了职位,冷和贾会生出多少权钱之事。
贾雨村听到“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之信”,也“自是欢喜”,并欣然接受了冷子兴的建议。开始用心机,拉关系,谋官职。说明这位当日尚有良心的读书人,现在已经在邪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一个靠搞关系走门路的专制政治时代,官场上必多贪官污吏,商场上必多奸商滑贾,百姓中亦必多泼妇刁民。
林如海正式出场,并无细致描写,只是通过对贾雨村所说的几句话,不仅表明他是一个知恩图报之人,而且考虑事情也十分周到。其心思之缜密,也可见出日后林黛玉的情形。诚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女。
前面已经通过冷子兴之口对贾赦、贾政作了介绍,此处却又通过林如海之口再介绍一遍,似有重复之嫌。但林如海只对贾雨村说了贾赦的名和字,其他并无一字褒贬。而对贾政,却说了一大堆好话。这说明在林如海的心目中,对贾赦和贾政的为人也心知肚明。按照所谓“不写之写”的说法,其实对贾赦已经暗含贬责之意。
黛玉出场,并无描写,只是说不忍抛下父亲,对于林如海所说“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读者可以细品:一个多病的小女孩,母亲去世了,父亲已经五十多了(事实上林黛玉去了贾府后没多久他父亲就死了),又没有兄弟姐妹。虽然家里是很有钱的,但是去到姥姥家生活,一大家子官家子弟。如果我们(尤其是有孩子的)设身处地想一想,远在千里之外的、从没见过面的姥姥及舅舅们舅妈们、不知道会不会欺负我的哥姐弟妹们、我孤身一人去那里走亲戚(因为母亲死了,父亲五十多岁也老了,只能把我送去姥姥家,事实上就是投靠),对于一个年纪极小的小孩子,心理上是多么不愿意去、多么委屈呀。所以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大抵印象是黛玉清冷高傲,可读了原文看到黛玉甫一出场,是不是就会一下转变了看法?个人深感生活中与人接触交流共事配合等等,都要设身处地理解别人的背景,如果与人沟通有问题,那是你用时用心、水平涵养不够,没有理解与你对戏人的背景。而不论什么事,涉及多少人,看透了每个人的背景、心理、动机和行为方式,那自然会心理平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到京城后,贾雨村这边托贾政谋官,“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可见作者确实没有将这个人物形象当成反面人物。不过,即使林如海、贾政这样的正直之人,却也帮助贾雨村托人情走门路!在独裁统治时代,大概这也是很普遍很正常的现象,因司空见惯,所以他们也就不认为这是什么坏事情了。个人认为人在社会里有些事情须要圆融,如果什么时候都认死理,什么事都是“硬骨头”,不求人,不顺势,就成了终极的任性,人生之路就会走得很崎岖。
说到这里,今天刷知乎,有一位大神回答人是怎么废了的,我觉得他用的是数学思维,五条是沉溺于轻易获得高成就感的事情、只接受低信息密度的信息源、习惯用错位成就感麻痹自己、过度依赖既有可行路径、封闭强化学习通道。此大神的回答不说字字珠玑,也算醍醐灌顶,有兴趣的可以去看原文。个人认为,他这些理论偏方法论,中国人讲究世界观,个人比较赞同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觉得现在整个社会都在偏重教年轻人方法论,少有人宣传正确的世界观,实事求是的态度。当然了,宣传世界观收效慢,或者没什么收效,自然没人愿意做。不过个人觉得每个人在和身边各种圈子接触的时候,想要释放正能量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你的心态真达到那个层次,这个是装不出来的。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