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提出的一个观点就是物品是自身的投射。物品是一面能够映照出真实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
某个物品,我买下来了,于是我就拥有它了,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通过不断增加的对物质的占有 ,借此得到感官上的满足,事实上,这样想的人,常常是反被这些身外之物占有了。例如购买了智能手机后,我们表面上是拥有了手机,实际上反过来被手机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原本这些时间是可以用来做更多更丰富的事情的,反而被无意义的消耗和浪费了。
能够分辨出那些是自己需要,那些对自己来说是无用的东西。具备这个能力的人是一个能够掌控自己的人。同样对于生活,这样的人也是做减法的人,他不会什么都要,只要自己想要的,目标明确,思想单纯,聪明睿智。
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
书中提到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一逃避现实型。这类人太忙碌,几乎没时间待在家里,所以没办法收拾屋子。二是执着过去型、这类人即使是现在已经不会再用的过去的东西,也非得收着不可。三、担忧未来型,这类人致力于投资不知何时会发生的未来的不安要素。
我们的父辈经历了贫困年代,几乎每一家的生活空间都被陈旧的东西塞满了,积攒了几十年的旧袜子;放了几十年的孩子小时候穿的衣服;不需要的东西比比皆是。
他们的生活一般也不是为自己而活。要么为孩子而活,要么为未来活。他们往往活在过去或未来,而偏偏忽视了最重要的当下。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在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生活中,我们总是背负了太多垃圾在前行。原来人生中有那么多的东西是应该舍弃却因舍不得而被牵绊着的啊。让自己回到清简的日子,给之前的生活做减法再做减法,将身边“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替换成“需要、合适、舒服”的东西。
断舍离的理念让人们渐渐学会了放弃。学会了知足,学会了去爱值得被爱的人和物。
断舍离并不是残忍的抛弃,相反却是一种勇敢,它让你丢掉懦弱的、胆小的自己,成为一个敢于面对自我的勇士。它也不是无情,相反还带着一种温柔,让你在舍弃之后,更加珍惜被你亲手留下的人和物。
勇敢地和那些你不能用,用不上。不喜欢的东西说再见!当你觉得有点“可惜”和“难以取舍”的时候,告诉自己要做更优秀更自信的自己,你的精力和时间不该浪费在这些不好的废物上,最后,洒脱潇洒地扔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