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与高考同一天。炎炎夏日,端午来助力。
万水千山“粽”是情,过端午,少不了包粽子。
端午节前夕,我们家包了两锅粽子。粽子飘香的味道,仿佛回到了童年陪母亲包粽子的时光。身在异乡的第六年,婆婆第四次为我们包粽子了吧。
包粽子所需要的食材:糯米、绿豆(我加了点红豆)、苏碱(给粽子上色)、猪肉(我们用五花肉)、黑芝麻(炒香磨碎)、粽叶、粽绳(我们用稻杆)。
做法:每个地方包粽子的方法不一样,婆婆包的是三角粽,我娘家包的是长粽。
粽子包得不一样,对粽子的情怀却是一样的。
过端午,包粽子,自然而然想到屈原。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屈原那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漫漫长路,慢慢地走。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于是选择以死明志,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百姓们为免让鱼虾侵蚀屈子,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子肉身。
而后,据古书记载,是屈原托梦百姓说,米粮投入江中实则被江中的蛟龙所食,如果用艾叶包裹,再绑以五色绳,则可以免遭蛟龙吞食;这才有了后来的粽子。慢慢的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以上资料来自网络
婆婆包粽子,我在一旁观看。她耐心地教我怎么包,我却一直学不会。
我两眼直勾勾地看着婆婆包粽子,思绪却回想起儿时陪伴在母亲身边包粽子的情景。一个粽子一份情意,一份情意一份爱心。粽子不仅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还是爱的表达和延续。
记得刚嫁到婆家时,每到端午节,婆婆都会拉上我学包粽子。我笨手笨脚地学,把粽叶包坏了,糯米露出来,也没包好一个粽子。
第一次没学会,第二次照样没学会。第三次就不想学了。我就当旁观者吧,慢慢渗悟。
又是一年端午节,家乡的粽子香气四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粽子清香的味道扑面而来,过去和现在的粽子,在时光的记忆里萦绕。
时过境迁,童年的粽情一去不复返。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人,粽子的选材也不一样了。一样的我,一样的母亲,不一样的心境。
端午佳节来临,祝福大家吉祥安康,心想事成!
写于2019年6月7日,首发美篇,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