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木心的《从前慢》吗?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这种简单朴素的慢生活,对快节奏下忙碌的我们来说,真的很遥远。
无论是迫于生活压力还是为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忙碌好像已成了常态,停下来什么都不做反而会更焦虑。
即便每天这么忙,每晚睡觉前,还是感觉还有很多事没做完。
之所以这么忙,无非是事情太多,时间太少,如何让时间变得更高效一点?
下面3个小妙招,或许能帮你。
1、“一心二用”
拿烧水泡茶举例,一种方法是把开水壶洗好,灌上水,在等待水开的时候,洗茶杯、茶壶,找茶叶,水开了刚好泡茶。
另一种是把所有的东西洗干净,再烧水,等待水开了泡茶。
还有一种是先烧水,烧好了,再洗东西,然后泡茶。
哪种更省时间呢?
很显然是第一种,因为有些任务被同时处理了。
所以我们不必按顺序一件件做,同时处理两个任务可以提高效率,当然前提是对这两个任务都很了解,而且只有一个需要很多的注意力,另一个只是机械性的工作。比如跑步时听英语,洗衣服时听一本书,等车时构思一篇文章。
2、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
很多人都有列任务清单的习惯,看着一个个任务完成打钩的感觉别提有多好。不过也有很多时候不能全部完成,甚至只是走个形式,列了个表。
面对清单上的众多任务,该怎么去完成呢?
答案是:先做最重要的那件。怎么判断呢?
只有一个标准——这个任务是否对目标的实现有益。
大家都听说过二八理论,先做最重要的那件事就相当于投入20%,却能获得80%的回报。
很多人看似忙碌,却没有多大成就。普通人和高效人士一天的差别在于时间的分配,普通人只用5%的时间去做最重要的事,剩下的时间都是在做些看似需要做的事,而高效人士会用50%的时间去做最重要的事。
我们应该砍掉90%可做但不应该做的任务,把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事上,才会带来最大的回报。
3、记录时间
回忆一下你昨天做的事,上星期做的事,上个月做的事,上个季度做的事,甚至过去一年做的事。
是不是有一点迷茫?好像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却不知道时间都花哪去了,就像花钱一样,感觉没买什么,钱却不知不觉花完了。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中提到一个习惯叫记录时间,也就是记录每天做了什么,用了多长时间,可以借助app(比如时间日志)来方便完成。
记录时间的好处是,让我们知道一年下来都做了些什么,做不好的时候更容易发现原因,而且对时间的感知越来越精确。
就和理财记账的好处一样,知道钱都花在了哪里。
当然记了就要坚持下去,毕竟再多的妙招都比不上马上付出行动有效。
泽宇读书会日更day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