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忙还是要读书,读书还是要付诸笔端,或长或短,总要留下些自己与这本书的对话。
不只一个人向我推荐《解忧杂货店》,看书名是与忧愁有关,看来是本心理小说,既是心理,总有些部分会与读者产生共鸣,这便是吸引读者的地方吧。
带着这样的想法翻开书本,是由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而成,不仅如此,整本书的故事与人物前后存在时空的交错,有时候读起来会有“原来是他/她啊”的感觉,很神奇,不禁想到作者东野圭吾是推理小说的大家,前后逻辑严密也不足为奇。
更打动我的还是那些心理描写,细读起来是那么真实,他们遇到困难,不知该怎么解决,读着读着就身临其境了,跟着那些人物一起忧愁起来,很有代入感,这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
读起来感觉最深的是第四章“听着披头士默祷”,那个男孩儿与披头士、父母的故事,心爱的披头士解散了,这坚定了心情颓废的他在家庭巨变中与父母的分离。
人的心理很容易受到外部事件的影响,很容易成为一个举棋不定的决定的催化剂,做出自认为对的判断。所以,古人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很大的智慧。男孩儿从自己挚爱的披头士乐队的解散,尤其在看了电影中乐队最后一次不走心的表演,得出“人与人之间情断义绝,并不需要什么具体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只是心已离开的结果”,这种想法在乐队解散打击下,想当然的用到“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与全家出逃上,这给了他足够的理由做出自己的决定。
可是当四十二年后,他在家乡一个酒馆偶然得知自己父母的下落,才恍然大悟。他曾经看的那部披头士的电影,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是如此脆弱,可此时,他深吐一口气,再想那部电影,曾经觉得最后一场不走心的演出,竟然又感觉是十分卖力并乐在其中。所以,书里说“在电影院看的时候,他之所以觉得演出很糟糕,大概是源于自己的心境。他当时已经不相信真情了。”
境不同,心不同,可是不论境怎么变,都要始终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尤其是对亲人的信任,就像浪矢老爷爷回复他的一样,“只要全家同舟共济,一起回到正路上来也完全有可能”。
很喜欢这一部分,是可以多读几遍的好文字。
我在读到几处貌似很有哲理的句子时,还特别叹息,以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真是脆弱不堪,看来我也是陷入了作者预设的情景中,其实作者的写作,“柳暗花明又一村”。
以为自己对的时候,往往是错的。这恐怕就是后悔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