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
在向三十岁跨进的这一年,我有了30岁危机。尽管在得到学了好多大道理,可是依然是一个三无公民,在知识、身份、意义等多个维度迷失。突然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个组织,一个号称一年365天,约定365天早上6:30带我们读书的“梦想早读会”,眼前的世界从此柳暗花明。
1 巨人之所以称之为巨人
当我知道“彭小六”这个名字的时候,我看到了标签:简书一哥、洋葱阅读、颠覆平庸、写作达人、斜杠青年、1年100本书.......而我对“1年100本”特别熟悉,因为我也是1年100+本,只恨自己没有把书皮拍摄留念,空口无凭,我只知道我搬家的时候是四大箱子书(从16年5月份开始攒的,还不包括送别人的),我也有自己的读书会,定期输出,好像这个对于我,并没有太大吸引力。
但是,当我看到他的一个直播视频后,我才知道自己跟巨人的差距,他说,我为什么跟别人说我1年读100本书,因为我怕跟人家说我一年读300+本,把人家吓到。当时我的内心无数的撕骂声,你现在说跟雷锋叔叔的日记有什么区别,就不怕吓到我们嘛?
可是,脑子里一个小人发出了呐喊,我靠,这哥们是公司总监嗳,业余时间除了上课打工还一年看了300多本书,这人要不是巨爱书,就是个天才,俗语说“不疯魔不成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浴火重生,炼狱嘛?我啪地拍了一下大腿,1k多的早读课,我报了!
不怕不知道就怕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原来我的世界之外,真的有人在过着我想要的人生。
2 巨人的思考
我勉强算是有着两重身份的人吧,本职工作和读书推广,当然不能算是斜杠青年,毕竟所有的收入来源都只有本职工作,推广读书是本心,是公益。我的读书会模式多以闭环学习为主,我们共同来读,通过读的内容进行质疑、总结、分享,把知识与现实生活做连接,希望可以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因此我疯狂的迷恋线下面对面的交流。
然而梦想早读会,让我对此有了突破性的认知,读书交流分享,一个人就可以线上完成,而且还是深入浅出,通常会先拿书中内容做分享,提炼主要观点原理,然后拿自己身上的切身经历或者朋友经历为故事进行描述和思考,接着引发到其他事情,链接更多维度,这不就不局限于线下了吗?只要有网络,就可以传播,只要用心听,就可以跟着去反思,去联想。
“啊,哈!”应运而生,巨人可以这样思考,原来如此。
3 巨人的以身践行
科比的四点洛杉矶对我太遥远,我只能理解,刻苦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基石。而身边突然出现了这样一个人,他从某种程度上讲跟我一样,本职工作,读书,可是他的自由职业之路并没有大多数人说的那么传奇,而是朴实到以一百大几的来回车票,换150一小时,2个小时的公开分享机会。在他的身上,时间和努力可以看的到,金钱和能力都成指数函数增长,看起来漫长无味的苟且,最终成就了现在的背书和月薪百万的身份地位。他的脚印让我切身体会到坚信和不易,原来勤勉不只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习惯,让我们顶礼膜拜。
我们懊悔自己的收入微薄之时,可以抬起头来看看,你的能力能否跟自己想要的收入相匹配,去再往远了瞅瞅,那些拥有你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得不到的薪水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在他们的世界里,根本没有奋斗、拼搏这样的字眼,有的只是,习惯和我想做xxx。
听着六哥给我们读书,拆书,分享人生经验的同时,你会看到生命的一场盛宴,一切近如咫尺。巨人都在以身践行,那么我还焦虑什么,规划完时间之后才发现,哪里还有时间留给情绪?做一个简单有力量的人,感觉真好。
4 与巨人同行
想要走的快,就一个人走,想要走的远,就一群人结伴而行。
为了梦想早读会,六哥选书,拆书,准备课件和内容,还要不定期参加不定地点的大课分享,还挖空心思玩起六扇门,让各大捕头带领我们小白走上新技能入门和进阶之路,我在翰林院期间还获得了公众号原创,在此再次感谢老白。
每天除了早上听六哥课程回放之外,竟因六扇门,找到了另一个新的归属“写作”。在此佩服六哥的预见力,在整个读书会里培养我们的不仅仅是阅读的能力,更是独立思考和做读书延展,发展个人第二兴趣的平台。
在每个群里,大家不曾叨叨的聊个没完,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身份第一归属里飞来飞去,见缝插针的回头来打卡刷自己的认知系统,没事儿还完成个开脑洞的作业,比如“假如你每天读十本书,那么一年后你会怎样?”虽然当时是哭着完成的作业,思维的局限让我看不到这个时间的结局是什么,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六哥为什么让大家写这个,他是不是已经达到了另一个顶峰?如果别人可以,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开启生命的另一个维度,试着往这个方向靠一靠呢,哪怕从每周3本书开始呢。
谢谢六哥,让我坚信,生命中充满无限可能,生如夏花,人人都可以绚烂,只是要自己去寻找,踏着一步步的台阶,终将抵达想要攀登的高峰。
与巨人同行,我昂首阔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