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就想说说阿秀的故事了,可一个故事无法说尽阿秀波澜起伏的一生,终是决定将它化作颗颗独立却又相依的回忆……
(一)
阿秀生于60年代毛主席故乡的一个小村庄,家中七兄妹,阿秀最大。家中七个子女在这样贫脊的小村庄里已然是算多的了。
可是借用父亲常跟她说的:有人,就有一切;有人,就有希望。
阿秀不懂,父亲从未上过学,为何却懂得这么多。父亲从小无父无母,独自学艺带大两个弟弟。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了些医术,村里人要有个跌打摔伤什么,都是来找父亲求几幅草药便好。
那个年代重男轻女是普遍世道,可若是母亲对阿秀说几句重话,父亲则是万般不许的。
父亲说:做年女儿做年官,做年媳妇逃年荒。阿秀以后嫁出去在夫家已是不易,在家做女不可再打骂啦。
就算家中再穷,因为阿秀喜欢,父亲都想尽办法的送阿秀去读书。
所以阿秀在这个家做女儿是幸福的,父亲的形象就像棵伟岸的大树深深地扎在阿秀的心底。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阿秀也不例外。
父亲外出做活,家里的事便都交给了母亲与阿秀。
早早放学割草喂猪,插秧割麦,照顾弟妹,样样做得头头是道。
早早懂事的阿秀印象中二件事让父亲瞧着便是黯然泪下。
家里煮食的大锅是在高高的土灶之上,那土灶高得比阿秀还高,阿秀只得在灶前搬一个小板登,小小的身板踩在上面,大锅里和着一些猪食,不够力的阿秀便把头伸在锅柄上,满满的热气扑面而来,刚好被外出回来的父亲看见,心疼得无以伦比。
还有每次做饭,总是分得好好的两份,一份红薯泥,一份白米饭。每到装饭,干净香喷的白米饭都是装给弟弟的,而自己便是一份红薯泥。
如此乘巧懂事的阿秀,又怎能不让父亲心疼了。
父亲知道阿秀喜欢看电影,每次村里大队放映,父亲都会给阿秀几分钱买些喜爱的零嘴。而阿秀通常都会省下来给弟弟买铅笔。
就这样,阿秀在家做女的日子虽是过得清苦些,但阿秀的心是无比自由快乐的。
(二)
日子就是这样一日接着一日,一个七天接着一个七天。
一转眼,阿秀已在村里出落得亭亭玉立,一头乌黑的长发被阿秀织成了一条长长的辫子,走起路来一晃一晃地打着屁股。
优异的成绩让阿秀一直读到高中。阿秀长得水灵,还算是村里的“高材生”,性格又好,身高168的她还是学校女子篮球队的主力。
这样的阿秀在青春时期,又怎会不萌动少年的心了?
阿秀有一个女同学,家境条件优越,在家是众心捧月,被她哥哥是宠得蛮横无理,在学校应是接受不了受人注目的不是她。便常常时不时给阿秀使绊子。
一次在田坎上,小女孩心性,又想着给阿秀使绊。纵是平时忍了,阿秀也觉得忍无可忍,便轻轻一勾脚倒是把她给勾到田上摔得一身是泥,哭喊着回家告哥哥去。
哥哥气冲冲的带着妹妹本想找人算帐来着,可一见阿秀便傻愣了。
阿秀的特别就连十里八乡都小有名气,更何况大家一个村,又怎会不识得村里的阿秀呢。
哥哥傻傻的看着阿秀,憨憨的道几声好,便脸红的拎着妹妹走了。
从那之后,阿秀便开始懵懵懂懂的意识到男女之间的萌动。
其实阿秀在意的不是这个哥哥,而是班上那个干净帅气的阿大。
阿秀知道阿大也是在意她的。每次阿秀不经意看向阿大的时候,都能看到阿大望着她的眼神。
刚开始,在一不小心的眼神触碰中,阿秀倒像是被发现的小偷闹得个落荒而逃。
几次之后,阿秀学会微微一笑,再故做淡定的转头。
阿大常常借着原由的与阿秀找话,每次最后都用几分欲语还休的眼神看着阿秀。
阿秀的心里隐约有几分期待,期待他说些什么。
但又害怕,害怕他真的说些什么。
学校是有一些先进分子追求自由恋爱,但于阿秀是万万不敢的。
父亲自小传统的教育便告诉她,女生要洁身自爱,婚姻应要有父母之命、媒灼之言才被祝福。
所以,阿秀和阿大之间就这样一直徘徊在眉目传意之中,谁都不敢逾越半步。
也许,是因为他们都过早的懂事倒缺了青春的冲动;又也许,他们都以为还有时间,未来还很长。
可谁又曾想到,有一个词叫:世事难料。
随着阿秀高中快毕业,家里往来的媒人也开始陆续不断。
就算在那个女儿是根草的年代,阿秀也依旧是父亲心中的宝。一心想为阿秀找个一技傍身的手艺人。
直到有一天他乡的媒人上门,大城市的国家工人,有稳定的工作,见过世面的青年。父亲总算满意。
阿秀见过青年几次,底底嘟囔了几句不满:
“身高样貌都不及秀。”
父亲听见便道:
“正是才貌不及你,才会更疼惜你。找个高大帅气,还指不定心底有多少花花肠子了。”
闻言,阿秀便不再多言。
这门亲事订得很快,快到村里的人都还没反应过来,阿秀就随着青年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离开了她生长的故乡,这也是她第一次离开这个村庄……
哐嘁哐嘁的火车声,也难以摭掩阿秀对未来忐忑不安的心。
再见了,故乡;
再见了,阿大。
若是没有青年的出现,又或是当年阿秀和阿大都能冲动勇敢点,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阿秀会受邀,留在村里的学校做了一名老师。
阿大外出做活,阿秀在家相夫教子。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生活虽是清苦平淡,但确相爱相惜,一个平凡又不一样的人生。
(三)
故事到这里并不就是王子与公主开始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谁都不曾想到,父亲百般挑选的却并非良人。
婚后丈夫的本性开始暴露,醺酒家暴无所不用其极。
父亲知道后百般悔恨,但也仍是劝阿秀忍奈好好生活。
原本想着有了孩子后丈夫会收敛些,当未曾想到,生下二个都是女儿,重男轻女的丈夫更是不满。
阿秀也曾想过死亡,但在濒临之际是身为母亲的天性生生把她拉回。
多少次放弃的关头,都会一遍又一遍的想着女儿。想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想给女儿一份全身心为她们的母爱,想告诉她们不被世人瞧不起的倔强与坚强……
人生总要有一个活着的目标和期盼,阿秀的便是这一对女儿。
随着女儿的双双长大,不负母亲的期盼更是生得乖巧懂事,在女儿们的压力下丈夫也戒了酒。
离开故乡一转眼三十几年过去了,阿秀早已不是当年村里那个出落水灵的姑娘。她把青春给了女儿,徙留岁月和生活给她刻下的痕迹。
若是没有那次突如其来的电话,阿秀都快忘了自己也曾年轻过,在那豆蔻萌动的年华里曾经有一个阿大。
听说,阿大是几今转折才问来阿秀的电话;
听说,阿大原是跟同村人去邻县出差的,但知道阿秀在这个城市便一定要来探望一翻。
阿秀原是想推去,几经客套,却难拒盛情。
便与女儿丈夫说,有同学探望。
那次宴请,丈夫表现得特别大方得体,甚至与阿大还小酌了几杯。
阿大举杯相敬:“看到你们夫妻和睦,老同学嫁得好,真为阿秀高兴。”
爱听好话的丈夫听了,期间更是洋洋得意的看了阿秀好几眼。
送别之时,阿大低低跟阿秀说:
“阿秀,我们同学几年,当年的我……”
未等阿大说完,阿秀便急道:
“阿大,有些话当年没说,往后也不用多说了,我过得很好,女儿们都很孝顺。我也祝你全家幸福。”
愿各自安好,
恐此一别,
今生将难再见……
(四)
隔日,阿秀跟女儿说起这次相聚。
女儿俏俏地问:“母亲,你后悔吗?如果回到那一年重新开始,你会怎么选?另一条路也许就没有我这个女儿,换个儿子咯。”
阿秀停了许久,满目疮夷。
久久,才缓缓道出:
我这一生,上半段在家做女,父母给我的疼爱让我享受到了此生做为女儿的快乐;后半段,在你们姐妹身上,特别你们都出来工作以后,你们的孝顺让我享受到了做为母亲的安慰;唯有中间这段,我没有感受过半点为人妻子的幸福。做为女人,我这一生独缺了丈夫的疼爱,也许,这是我上辈子欠他的……
阿秀的故事说到这里就暂告一段落了。其中的艰辛又启是这廖廖几笔能道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