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星期,我读到了第一辑的《中学国文教师》,原定每天看24页,因各种原因,有时不能按时完成,由此,我想到了以前的化学老师经常和我们说的一句话: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当天的任务没有完成,晚上又实在困的不行,没办法,只能往后推。于是心中总会一片懊恼。我想,我的问题出现在时间的安排上,如果每天能雷打不动地拿出两三个小时,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就必须每一天每一天地坚持,而不是找各种借口,半途而废。
叶先生讲到,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针对艰涩难懂的文言文,逐句讲解能帮学生疏通字义,理解文章的大概。但老师这种毫无重点的咀嚼,就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了。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个《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教学,老师念一句课文的内容,就用自己的话解释一句,学生就在下面竖着耳朵听。这种教学,对于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的技能,是基本空白的。
在这一个章节中,叶先生着重强调了要进行课前的预习。只有做了充分的预习,那么,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甚相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而且,预习的时候绝对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
对于课外阅读对写作能力提高的影响,叶先生认为,一目十行地囫囵吞枣地读下去,至多只能增进一些知识和经验,并不能领会写作的技术。随读随忘,不但不能帮助写作,恐怕连增进知识和经验的效果都不会有。因此,如果要在写作上有提升的话,要慢慢咀嚼,而对于咀嚼要达成较好的效果,在精读课文上,语文教师应该要做咬文嚼字的训练。
语文这门学科带来的价值,更多的是无用之用,即不能马上变现为金钱和地位,但是,身上的涵养和独特的气质,是能让你在人群中脱颖而出,而再多的金钱,也不能将这种独特的魅力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