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的时候,学到“倒了”,老师解释说“倒了”的意思就是“翻了”。令我感到奇怪的是,到了高中,课本里节选《水浒传》的一篇文章,底下有个注解,翻了:意思是倒了。
这很有意思,本来我的小学老师用“翻了”来解释“倒了”,后来上了高中课本里用“倒了”来解释“翻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想原因可能有两种,第一种可能是,“倒了”是书面用语,“翻了”是口头用语。上学的时候,主要学习书面用语,后面碰到一些口头用语,反而需要加上注解。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倒了”是标准语言,“翻了”是方言。本来我很确定“翻了”是一种方言,因为《水浒传》其实是一本用方言写成的书。四大名著中,除了《三国演义》是半文半白以外,其他三部的文体被称为早期白话文,其实就是作者用方言写成的。我在所看到的文章中,确实没有见过把原本立着的物体倒了,成为“翻了”的情况。
但是,我要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一查之后发现,有个成语叫“人仰马翻”的。即然有这么常见的成语,那很可能就不应该算是一种方言。
说到这儿,我就又想起另外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词,就是“横竖”。一开始我看到这个词很疑惑,我是横横竖不就是两个笔画吗?组成一个词是什么意思呢?不过联系上下文应该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我猜是“反正”的意思。后来有机会查词典,果然是“反正”的意思。
我在生活中,从来没有听见过有人把“横竖”这个词当做“反正”来用。那么我就觉得,“横竖”这个词应该是某一些地方的方言吧。
如果不理解“横竖”这个词有“反正”的意思,那么中央一台曾经做过的一个广告,就看不懂了。
一横也是一,一竖也是一,横竖都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