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乍暖还寒。清明节前夕,原本灿烂的阳光,似乎知道这是悼念故人的日子,特意躲了起来。而雨水也应景似的稀稀落落地下了起来,然而最终还是像和太阳商量好了似的,以春阳来抚慰路上的行人。
每年的清明节,我和先生都会带着孩子一起去给公公扫墓。今年因为疫情,孩子没能回来。我和先生驱车数十里,来到陵园门口,捧一束还沾着露水的黄菊花,提一瓶公公生前最爱喝的白酒,沿着一条两旁开满迎春花的公路登上山,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空气在雨水和阳光的滋养下格外清新。
公公一生简朴,喜爱清净。这个地方他老人家应该很满意吧?屈指数来,不觉为时光的飞驰所惊,五年了,这五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连陵园的管理也是如此。最初是允许带香纸蜡烛祭拜的,后来只允许在指定香炉焚烧,现如今是全面禁止焚烧。一切都在一步步向前发展,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陵园里一排排苍翠整齐的青柏树映衬着蓝天白云,肃穆中自有一份辽阔之意。所经之处,一个中年女子孤单单地坐在一座墓碑前,一边哭一边诉说着什么。可能是她的亲人走了没有多久,她一时难以接受,也可能她的亲人走了很久了,她遇到伤心的事情了,想要和已经长眠的亲人诉说。不管是哪一种,她哀哀的哭诉让空气中多了一层伤感。
我们默默地从女子身边绕开,走到公公的墓前。公公的笑容定格在墓碑上,慈祥的样子一如我们心中所念。我们蹲下,把墓碑擦拭干净,摆上黄菊花。用鲜花祭拜又好看又利于环境保护。公公生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年轻时为了支援国家三线建设,从中国最北边的城市黑龙江漠河跨越大半个中国来到湖南的兵工厂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公公在世时,一心为子女,很少顾及自身,如今他长眠于此,我想他最大的愿望也就是看到自己的后代子孙过得幸福。
“朝听细雨润门扉,年年一度送春回”,细雨打湿了春光,青柏树的枝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四月的暖风善解人意地拂过心头。一草一木一枯荣,一生一世一常人,怀念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其放在心里,微笑着面对生活,告慰已经逝去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