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当家度日七件事,茶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中国的茶的发现和利用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如今,茶更是与我们形影相随。但是我们对茶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关于茶最早的记录是在《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语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也仅仅是一个神话故事。《尔雅》中有更令人信服的记录,《尔雅释木》中这样写:“橝,苦荼”。《尔雅释草》中这样写:“荼,苦菜”。而关于茶最完整,最全面具体的介绍的世界现存最早的专著便是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了,它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明代顾炎武的《日知录》中写道:“秦人取蜀,始知若饮事”。由此可见茶最早是从蜀地传来,巴蜀地区也确实是中国茶树的起源地之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的艰难险阻也阻拦了茶叶的传播。唐代中期,饮茶之风盛行全国。“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唐朝重佛教,修寺院,而寺院之中自是种茶,僧人们与茶的不解之缘也就这样展开了。佛门出生的陆羽之所以写出《茶经》,自是与他前期对茶叶的观察分不开。所以不少的历史学家也研究过,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茶经》一书在唐代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我国饮茶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茶本身就是一种良药,而茶叶最早的作用也是药用。《茶经》中也记录:“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乏、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我们都知道茶对人体健康有益,可解渴解困,却不知饮茶的学问可大了。例如: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
在如今这个躁动的时代中,说到茶自然是离不开茶道,饮茶可达到由茶入道,达到天人合一,明心见性的禅茶境界。冷香斋主人如是说:茶道可以四字总括:清、和、空、真。清,应具大自然之真意;和,须合于儒家中庸之大道;空,应参究禅宗空灵之境界;真,须应于道家无为之精神。我们大多数人如今是一群人围成一桌,嗑着瓜子,打着牌,喝着茶。但是我们也经常看见公园或是古老的村庄里,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端着一壶茶,可以静坐一下午,丝毫无百无聊赖之态。不知你是否会理解他们的世界。《黄山谷集》说道,饮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六七人是名施茶,一杯清茶,一纸闲书。由此可见,一人饮茶是最高的境界。喝茶时吃茶食也是我们的传统,但是古人却告诉我们,最好的茶食就是书。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麴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面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的咏茶诗,在我看来,也是咏茶诗中对茶概括最全面的一首诗。未有之字提茶,却又在句句说茶。诗人将茶与诗,诗客,僧家以及饮茶的乐趣巧妙的联合在了一起。以拟人的手法表示出了茶深受诗人与僧人的喜爱。煮茶的过程亦是趣乐无穷,烹煮的香茶嫩叶又陪伴诗人,僧众从早到晚,忘却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