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印象的几个观点,不一定完全准于原著,因为书被读完之后、会因不同的读者、不同的人生经验、而从作者的原著、变为读者的作品:
荒原中,无所依存;只要有一根柱,一个石头,一棵树,就会由其“气场”生成“虚之空间”,这是东方房间的诞生。人也一样,哪怕只要有一样小小的依存,就有了大大的空间。
东方建筑有着“群”的概念。其中,中国文化重“墙之区隔”,日本文化重群落(我们先不讨论对错,这个由表征解读文化的视角很有可探之处)。墙是为了防备盗匪,群落无具体的外形、只要人口增加、就会向外不断扩张。
东方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床是床、椅是椅的家具独立物,而是有着与自然、与空间融合的传统。比如,门窗之开启就是容留“风之穿过,沉淀新鲜空间”、是“将室外环境作为画作引入室内”,一如“时光之沉淀”。因此,在西方文化的入侵下,请重新反思东方文化,我们曾经轻描淡写全盘否定,现在有了足够的对比之后?是否可以客观的回望?就好像离开之时,都觉得终于抛弃了过往旧事;岁月峥嵘时,才想起成长中的小时光。(最近在听《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想起《罗马》、西方典型《权力的游戏》和去年的东方典型《琅琊榜》,从文化历史角度平视,已经无法简单说优劣了。)
封闭的环境会创造独特的民族文化,可见中国文化之世界融合和日本文化有一段时间之受限。
世界已渐平(是的,许多书的观点都类似),设计师应承担多重跨界者的身份。若太过专于一项,如门是门、窗是窗,只会陷于自身的泥沼、无法打破过于自立的现实,也就无法创造新的产物。而世界万物,无一不是在融合中得以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