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一个女人决定了一个家庭的调性”,生完孩子之后,我才真的明白这句话。因为妈妈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一个男人找什么样性格的老婆,直接决定了将来养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男人的眼光很重要,这个眼光看似具有主观能动性,本质上就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意思是“自己是什么样的,就会找什么样的”。
女人的眼光也同样重要,家庭需要夫妻共同经营,在一起生活,天长日久各方面都会互相影响。好的婚姻即是互相成就,也是共同成长。
但眼瞎这事儿挺普遍的,想起前一阵网上流行的“知否瞎眼四子”很搞笑,借来贴到这里供君一乐。
好的婚姻会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好的婚姻和良好的家庭氛围都跟性格修养息息相关。有句话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的好坏不仅对自身,而且对家庭成员都很重要。
性格如何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大,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对比我自己和父母身上的相似之处,我发现父母性格里我所不喜欢的,我身上也或多或少存在。
我需要反思自身性格上的不足,然后做一些改进,因为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性格好的人。有这样几点很重要:
一是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句话说,懂得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方能控制自己的人生。我发现我从原生家庭继承来的性格最大的不足,就是不懂得控制自己的脾气。面对家长里短的事情,我容易感情用事,一点就炸,最后不仅伤害了亲人,自己也很难过。
可能我对重复出现的问题没有什么耐心,觉得就是浪费时间。也可能从小到现在,我妈总喜欢在细枝末节的事情上管我,总是在为一个词语咬文嚼字,总是为一件小事翻来覆去,导致我心里压力太大。
她会将所有的情绪毫无保留的宣泄在我身上,因此,我也不会自己消化情绪,之前无论大事小事,我都要当做天大的事情,必须找一个对象倾诉,才能释放。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能和睦相处。我这种性格却容易将小事变成大事,循环往复。家庭需要用心经营,如果凭借一时意气快意恩仇,最后只能狼狈收场。
任何人都是独立的,任何人的情感也应该是独立的,并不需要依附于另一个人才能继续,无论是子女还是丈夫。明白这点之后,当你为之付出心血的那个人表现并不如你期待的那样时,才不会歇斯底里地为自己鸣不平。
二是管住自己的嘴巴。
无论是跟自己多么亲近的人,在说话时都是要有取舍,讲究方式的,不是想到什么说什么,也不是借着相信的名义和盘托出,这样会让被相信的人感到压力。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每个人理解同一件事情都无法抛开自己的立场。立场不同,关注点自然不一样,所以没有必要每件事情都要寻求他人的认同。
所以当一些话可说可不说的时候,就选择不说吧,让它们掩埋在过去的尘埃里。有的话开口说之前,先换位思考,选择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让听者更容易接受。
如果不管不顾他人的感受,只顾自己说的时候痛快,除了留下一个“大嘴巴”的评价,没有任何好处。
有句话说,上什么山,唱什么歌。还有句话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也就是说,说话是为了表达自己没错,但在表达之前,看清说话的对象更重要。
如果说的话没有作用,也没有意义,那还不如少说或者不说。别还没开口,别人就不想听了,那就完全失去了自身语言的力量。
三是做终身成长型父母。
我爸妈现在五十多岁,我之前公司的老总也是五十多岁,和我爸妈是同龄人。但是完全展现出来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面貌。
当然有很多方面不一样,不能去做类比。无论哪种生活面貌,都很不容易。在我看来,唯一的差别就是学习。
老家那边很多跟我爸妈一辈的人早已把自己归入老年的行列了,世界的日新月异进步和他们统统没有关系。而公司的领导们还跟年轻人一样在高频率的学习,带领着年轻人们向前冲。
我不知道等我的孩子长大后,我会跟她有多深的代沟,也许代沟无法避免,我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多学习,让代沟小一些。
我希望自己可以做终身成长型父母,蹲下身来,和她同样高度去看世界,去理解她的想法,去正确对待她所处的时代。
在她人生的前半段,可以做她的领跑人;在她人生的后半段,如果她愿意,可以做我的领跑人。谁带领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起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