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炎热了中午,经过了几个小时的漫长旅行,终于来到了蒙自。
一下车一股巨大的热浪扑面而来,一瞬间我觉得想快点找一个有空调的地放。然后我们来到了一家吃过桥米线的地方。首先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一个吃过桥米线专用的大号盘子,里面有吃米线专用的配料,还有一碗米线,很快阿姨又端来一碗热腾腾的汤,这个时候我迫不及待的地把米线倒进了汤里,然后又把盘子里所有的配料一并倒下去,看着那一锅米线我不由自主的把米线放在嘴里,尝了一口。就是这一口让我把这一锅连汤带水,全都吃光了。
吃完了米线,一位叔叔带我们来到了一家酒店,并带我们来到了一间房间,一进门把卡插上便有一阵空调吹来,哇好凉快我情不自禁的感叹到!一座下来我便拿起了爸爸的手机开始查阅关于过桥米线的资料。是这样的: 过桥米线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
说法一:
相传,清朝时滇南蒙自县城外有一湖心小岛,一个秀才到岛上读书,秀才喜欢吃美味好吃过桥米线,才贤慧勤劳的娘子常常弄了他爱吃的米线送去给他当饭,但等出门到了岛上时,米线已不热。后来一次偶然送鸡汤的时候,秀才娘子发现鸡汤上覆盖着厚厚的那层鸡油有如锅盖一样,可以让汤保持温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线等吃时再放,还能更加爽口。于是她先把肥鸡、筒子骨等熟好清汤,上覆厚厚鸡油;米线在家烫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岛上后用滚油烫熟,之后加入米线,鲜香滑爽。此法一经传开,人们纷纷仿效,因为到岛上要过一座桥,也为纪念这位贤妻,后世就把它叫做“过桥米线”。
说法二
还有一种说法是:传说蒙自县城的南湖旧的风景优美,常有文墨客攻书读诗于此。有位杨秀才,经常去湖心亭内攻读,其妻每饭菜送往该处。秀才读书刻苦,往往学而忘食,以至常食冷饭凉菜,身体日渐不支。其妻焦虑心疼,思付之余把家中母鸡杀了,用砂锅炖熟,给他送去。待她再去收碗筷时,看见送去的食物原封未动,丈夫仍如痴如呆在一旁看书。只好将饭菜取回重热,当她拿砂锅时却发现还烫乎乎的,揭开盖子,原来汤表面覆盖着一层鸡油、加之陶土器皿传热不侍,把热量封存在汤内。以后其妻就用此法保温,另将一些米线、蔬菜、肉片放在热鸡汤中烫熟,趁热给丈夫食用。后来不少都仿效她的这种创新烹制,烹调出来的米线确实鲜美可口,由于杨秀才从家到湖心亭要经过一座小桥,大家就把这种吃法称之"过桥米线"。
听了之后大家是不是都想来亲口尝一尝,心动不如行动赶快来尝一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