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十二篇“ 颜渊篇 ”,主要集中表达了仁、礼、政三者的关系内容。
回顾上文“君子成人之美”,孔子认为君子是会懂得成就他人的。
“君子成人之美”,并非是一句拿来客套的话。君子,君子,简单的来理解就是君子只会成全别人做美德的事情,而不会看着别人去行恶。
就是把别人带向好的一面,帮助他人走出困境,就是“君子成人之美。”
比如,有一个孩子想要上学,但是家里穷,连伙食费都交不起,你就去帮他一下,拿点学费帮助对方上学,这就是成人之美,君子风范。
但如果帮助别人,是有目的性的,想为了出名才去做的,这些就并非君子所为,只是伪君子而已。
也只有小人才会成人之恶,看到别人做的是祸害别人的事情,赚的是残害百姓的钱,你看到了,还假装不知道,甚至带一句“君子成人之美”,这就是伪君子的行为。
继续下章,季康子来请教孔子。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
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季康子担忧盗窃,来向孔子请教。
孔子回答说:“如果您不贪求太多的财物,即使奖励他们去偷,他们也不会干。””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
这次季康子来向孔子问关于盗窃的事情。
在古代对于偷盗害人者,称之为“盗贼”。盗贼是两种不同的性质,偷财产的叫“盗”,伤害人的叫做“贼”。
季康子问的就是关于偷盗的人,在他统领的国家里偷盗的人非常多,就来问孔子该怎么办。
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孔子就跟季康子说:“只要你们官员们自己不要贪得无厌,即使去奖赏偷盗,他们也不干。”
孔子对于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始终强调的是要先做好自己,无论是国家,还是家庭,还是个人,都强调先把自己做好。
所以,孔子认为盗贼猖獗,是因为统治者贪得无厌,穷奢极欲,横征暴敛引起的。
领导阶层如果能清正廉洁,不贪图财物,老百姓受其影响就不行盗窃之事。
反之,如果领导阶层爱恋财物,贪污受贿,那下面的百姓就会因贪欲而起盗心。
所以,领导者要勤政廉洁,为百姓起好正直坦荡的表率作用。
继续下章,季康子这次问政与孔子。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草上之风:指风加之于草。
偃:仆倒。
“季康子向孔子问政事。说:“假如杀掉坏人,以此来亲近好人,怎么样?”
孔子说:“您治理国家,为什么要用杀戮的方法呢?您愿意行善,百姓也就从善。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吹到草上,草必定随风而倒。””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从前几章以来,可以看得出季康子对孔子算是很尊敬,经常被孔子教训,也还是来请教孔子。
这次季康子来问治理政事的问题,说:“如果我杀掉那些坏人,然后再去亲近那些好人,这样子是否可以?”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子为政,焉用杀?”
孔子回答季康子说:“您治理政事,怎么会总想到用杀人的手段呢?”
“子欲善而民善矣”
然后孔子说:“只要你愿意行善,那老百姓也会跟着从善了。”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最后孔子说:“君子的品德,就像风一样,小人德性就像草一样,而草上刮起了风,草就会随风而动。”
这里小人不是骂人的话,是表达下属,百姓们的意思,只要自己修好了品德,百姓就会跟着行善了。
与前几张章孔子回答季康子话,大致道理都是一样的,孔子对其阐述的都是上行下效的问题。
本章中季康子想要以杀戮无道之人的方法来治理国家,孔子就用了“草上之风”这个比喻来谈上行下效。
孔子反对杀戮百姓,主张实行“德政”。
他认为在上位的人只要具有仁德,善理政事,百姓就不会犯上作乱;而那些暴虐无度,残杀百姓的统治者必然会引起百姓的反对。
来简村,怎么少得了会员呢?大熊邀请你开会员啦,满满福利等你领,千万权重为你助力文章。
详情请点击☞简书合伙人大熊之影叫你领取福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