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二百多页的小说,以前看见这个名字,想读,觉得许三观会是一个被生活逼迫,命运特别悲惨的人。
看了书后,觉得只有一小部分这样的感觉。书中前半部分写许三观怎么知道卖血赚钱,怎么第一次卖血,卖血之后娶媳妇这些。让我感觉许三观怎么有点像阿Q,有些情节明明很悲惨,比如被抄家,被骂等,却没有让人可怜的感觉!我甚至读前边在想,许三观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直到描写到荒年那一部分,家里三个孩子饿的只能吃稀饭。许三观过生日那天,许玉兰在稀粥里放了白糖,孩子们抢着吃的很香。本来是给许三观过生日多给他一碗,可是他给了孩子们。晚上,一家人躺在炕上,许三观说今天他过生日,要请他们吃饭,不过是用嘴请他们吃,他们就用耳朵吃,一个个点菜,然后他用嘴说怎么做。听着他的描述,孩子们都在吞口水,他又说,给别人做的菜,没点的不许吞口水。
这一情节既幽默又心酸,但却感受到了家的温馨与爱,我想那一刻一家人都是幸福的。
许三观一共卖了十一次血。
第一次卖血是和跟龙还有阿方,卖血的经验也是从他俩身上学来的。比如卖血前要多喝水,这样血多,血的浓度就会降低。卖血后要吃一碗炒猪肝,喝二两黄酒,猪肝补血,黄酒活血。第一次卖血的钱许三观娶了媳妇,也就是许玉兰。
第二次卖血已经相隔十年。他的大儿子一乐把方铁匠的儿子的头打伤了,方铁匠抄了他的家,许三观去卖了血,把家又买回来了。
第三次卖血,许三观碰到了跟龙和阿方,又来卖血,他也决定卖血,卖了血给林芬芳买了骨头黄豆和菊花。这次也是许三观犯生活错误的时候。
第四次卖血就是灾年,全家喝了57天玉米粥后,许三观卖了血,带大家吃了面条。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就是一乐不是许三观的儿子,许三观没有带他去吃面条,后来一乐出走,感觉自己没人要,许三观把他找回,带他去吃了面条。
第五次卖血,三个儿子都长大了。一乐和二乐下乡了,一乐第一次回家,临走时,许三观去卖了血,把卖血的钱给了一乐,让他买好吃的,再给二乐几块。
第六次卖血,二乐的生产队长来家里,没有钱买菜和礼品,许三观去卖了血。这次卖血,李血头是坚决不收的,因为没有到三个月,他又来了,这样身体吃不消。正好碰见了跟龙,李血头就看在跟龙的面子上,让他卖了,卖了血,许三观和跟龙去吃炒猪肝,讲到阿方身体败掉了,因为一次卖血,喝水憋坏了尿肚子。不料这次跟龙还没吃上猪肝就脑溢血送进了医院,也死了。许三观害怕了,说实话,我看到这里也害怕了,以为许三观结局也会因为卖血死掉。
第七次卖血,一乐得了肝炎,要送往上海的医院救治。许三观去卖血,医院说什么也不让他卖了,但是告诉他可以去不同的地方去卖血,这样别人也不知道他上次什么时候卖的,所以许三观决定一路卖血到上海。第七次是在林蒲。
第八次百里,才隔三天,许三观又卖血了。这次卖血后,他浑身哆嗦,倒在地上,是好心人给他送到了旅馆。
第九次卖血,松林。四天后,许三观又去卖血了,医院的人看他脸色都发灰,不让他卖。他去外面晒了一会太阳,进去之后卖了第九次血。但这次刚卖完,他就晕过去了,医院又给他输了七百毫升的血。
第十次卖血黄店,许三观带着让他坐船的来顺和来喜卖血,并把卖血的经验告诉了他们。
第十一次卖血,长宁,在长宁卖了血,许三观就坐客车去了上海。
就这样,许三观一共卖了十一次血,每次卖血都解决了家里的危机。我想可能一次次卖血解决家里的困难,也带给了许三观莫大的家庭精神成就感。后边写到许三观老了,医院不要他的血了,他哭着说我的血不值钱了,以后家里有困难了怎么办?感觉自己丧失了一种拯救家庭的技能一般。
许三观真的是用他的血养育了这一家。书的内容也是沿着历史的发展而写,大跃进,灾年,文化大革命等。其中许玉兰被批斗时,许三观还坚持给她送饭,把肉都藏在饭下面。他还和孩子们说,你们的母亲生活上犯了错误,我也在生活上犯过错误。看到经过岁月的变化,最后俩人的相守。还好许三观一家的结局是好的,许三观也没有死。
我想这篇小说不仅以幽默的方式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也描写了平凡的小人物是如何为家庭付出,爱家人的。许三观一步步的人物刻画,真的让读者不自觉的对这个人物的理解越加深刻。
这本书的一段话特别感动我,我最后把它抄在这里:
“
他要去的地方是上海,路上要经过林浦,北荡,西塘,百里,通元,松林,大桥,安昌门,靖安,黄店,虎头桥,三环洞,七里堡,黄湾,柳村,长宁,新镇。其中林浦,百里,松林,黄店,七里堡,长宁是县城,他要在这六个地方上岸卖血,他要一路卖着血去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