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在微信里,那些我们可能经常说的,但是会让对方反感的语言。
事先申明,这不是矫情,这也不是“作”,这是一门很讲究的礼仪,一种职业化的思维方式:永远站在对方舒不舒服的角度考虑问题。
让别人和你打交道的时候,感觉非常舒服,这就是职业化。我们把享受这种职业化,并给别人带来舒适社交的人,叫做“绅士”。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变化,也给很多过去的“绅士”们出了难题。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意识到,在过去某些场景的“职业化”行为,非但不礼貌,还造成了很多的问题。
例如微信里那个“微笑”的表情。有一次,我在群里用这个表情,然后一哥们就私聊我说“以后尽量不要用这个表情,你不感觉它很诡异吗?”当时我就懵了,怎么了嘛?!这是谁定义的?!为此,我还和他理论了一番。因为在我的理解里,微笑表情,就是友好友善的意思。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在当今的很多的社交工具中尤其是微信里面,微笑表情的意思是:“我就静静地看着你装,不说话”,等同于“呵呵”。
这里还有可怕的代沟。有个年轻人的妈妈给他的父亲发了三个微笑表情,看的这个年轻人毛骨悚然,觉得他们下一秒就会打起来。他立刻打电话去问,他妈妈说:“啊!啥事也没有啊,我就觉得好,就发了。”
职业化,是让别人感到舒服,如果别人觉得舒服的方式变了,你必须也要变。
好吧,那还有哪些表情是“高危表情”呢?“微笑招手”。这个表情在很多语境下,已经不是“再见”了,而是含着笑说“滚”。
比起表情,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交流的方式。
比如在微信里,如果一个人发“你好”,而你和这个人不太熟,有些人会选择不回复这条信息。如果收不到回复,通常他的下一句话就是“在吗”。“在吗”这个问题,和“你有男朋友吗”一样,标准答案是:这要看是谁问了。
你说他在吧,他可能在走路。你说他不在吧,他可能正在微信上聊天,一分钟后他就要走路。所以,他回复你“在”好呢?还是回复你“不在”好呢?万一回复了在,然后开始走路,你下面的话没人回复,你会觉得很不礼貌。如果回复“不在”,你会觉得这是几个意思,明明回复了,还说不在?
所以,在微信上,很多人都对我说过,最反感那种“你好,在吗”这样的开场。这是因为,你试图用你的方式表示礼貌,然后启动一段锁死独享时间的沟通。
正确的做法是,说句“你好”,然后就以有事说事的态度,简短的说清楚你想想说的事。这样,给对方足够的时间,来选择要不要回复你,或者如何回复你。让对方舒服。
不要再微信上问“你好,在吗”说句你好,咱有事说事,简短点,清楚点,让对方舒服。
文件来源《五分钟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