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黄庭坚的前世今生,确实如苏东坡所言:书到今生读已迟。传言黄庭坚前世为一好读书女子,死前发誓来世化为男身,还要以读书扬名天下。后黄庭坚循梦中情景,找到前世留下的书籍,发现自己今生之所以熟悉那么多典籍,是因为前世都已读过。上辈子读了很多书,这辈子不读也已经满腹经纶。上辈子不读书,这辈子再努力,终点也只是到达人家的起点。我们所谓的天赋,也许正是这种前因后果所致。
读书确实是有天赋的。有些人书读得不紧不慢,轻轻松松,却成绩优秀、学识渊博;有些人刻苦努力,书不离手,却成绩一般,学问平平。有些人读书可以“三月不知肉味”,如痴如醉;有些人读书却昏昏欲睡,只能入眼,无法入脑入心。然而再有天赋,不读,知识是不会附身的,真要靠前世的记忆,恐怕应付不了今生的用处,常有人慨叹: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了尚觉不够,不读就更加如无米之炊了。天赋再不济,人一我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读着读着,也总有顿悟的一天。就是此生不悟,好歹为来生打个基础。
读书是分层次的,不是所有读书人都高雅别致。大多数人读书志在博取功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金钱美女,都可在书中求得,如何不读?十年寒窗图破壁,一朝成名天下知。那时中个进士举人,高官厚禄自是不在话下。读书,成为发家致富的绝好途径。读书人又富贵又体面,受尽了世人的景仰。
也有少部分人读书不为任何目的,只是顺从己好而已。既不为官,亦不求财,更不是继绝学,展广识。纯属爱好和兴趣。如陶渊明,自云:好读书,不求甚解。读书是一辈子如影随形的喜好。“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都挂冠而去,全身隐退了,可读书的习惯依然。再看看唐人的悠闲生活:“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即使身处山野,隐居江湖,读书也是永远的人生主题。“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虽为曾国藩劝其弟曾国荃所言,实为曾国藩喜好读书之真实写照。读书于此类人而言,已经没有任何目的性了,只是一种休闲的生活方式,一种深入骨髓的嗜好,毋庸多言,境界自出。
不论什么时代,不管地处何方,读书都妙用繁多。从世俗功能上说,读书可以作为晋身之阶,获取尊崇的社会地位,谋求丰富的物质生活。从精神层面而言,读书可以修身静心,怡情养性,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身书卷气比之一身草莽气,总是更加让人刮目相看的。
春风拂柳,夏荷散香,秋高气爽,冬雪皑皑,四时皆宜,且去读书!就不必管今生读书是否已迟,最少来生有机会做大学问、成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