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会在电视上看到“两会”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行使代表权力,为党和国家建言献策,他们的风采总是让我羡慕不已。
有幸在今年上半年加入了嘉定区古建筑与民俗历史文化研究会,得以以会员的资格参加这次于12月13日假座陆俨少艺术院举行的三届三次大会。会上将审议会长所作的《理事会工作报告》和副会长所作的《理事会财务情况报告》,最后将对大会决议(草案)进行表决。我游离于组织之外好多年,能够作为会员参与理事会的决策,心里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早早地到了会场,原定下午3点的会议,我12点半就到了,随身携带了两份新到手的内部刊物,想着翻翻内刊,两个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了。
可是我坐在陆院展厅休息处的沙发上看了不到一刻钟,就看不下去了。现在的文章都很长,显得作者很有水平,但要耐着性子把文章看完,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最终我还是放弃了仔细阅读每篇文章的打算,从头到尾草草翻了一遍,终于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听两份内刊的主编感慨,现在写的人越来越少了。我倒是觉得事实并非如此。根据《2018中国网络文学作者白皮书》,截至2017年,中国的网文作者已达到了784万,比前一年增长了30%。很多作者每天更新几千字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一万字,每月更新也都在10万字以上。一位网文作家说:“为了赶一个长篇完稿,连续五天睡了没超过十小时,间接睡一到二小时,用了一个月才缓过来,觉得命都丢了一半。”
数量与质量往往是难以兼顾的,当网络文学呈现出万马奔腾的局面时,主编们却在感叹“天下无马”。也许在主编眼里这些都不能算是“马”,要真算的话,大概也只能算是旋转木马吧。因为这些文字不把人绕晕绝不罢休。作家都在拼了命地创作,读者要能把他们的作品认真读完,那也是一件要了命的事情。
还好,我们的大会没有沾染上这样的风气,报告简短有力。唯一遗憾的是在自由发言阶段,个别会员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自己的研究成果或公司业务。
对于这种不顾场合一味宣传自己的做法使我颇不以为然,当然,这些小小的不快,很快就被接下来聚餐时的菜香、酒气、烟熏、人喧冲得云销雾散了。
总之,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嘉定区古建筑与民俗历史文化研究会三届三次大会胜利落下了帷幕。
2018年12月18日于青筠小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