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服的时候回顾今天上课的内容,幡然醒悟,很多时候因为成长,我们会越来越倾向理性表达而忽略了自己的情绪。我们会摆事实讲道理,一二三四五条例逻辑清清楚楚,却忘了自己想说的其实一句“我感到很受伤”就可以表达到位,只是很多人,在生活中学会了坚强就再也学不会柔软的“示弱”。
就好像每当老爸喝多,老妈总会拔高嗓门一顿训斥,言辞粗犷到有时候我都听不下去憋着笑为老爸辩解两句,最后一起挨骂父女俩一个鼻孔出气。
暑假里仗着自己新学了两三页的知识便试图扭转家庭运转的模式。我问娘亲,你以后和老爸说话可不可以不要那么强势,温柔一点?阿莲翻了一个白眼说,那你爸一定会讲我“你能不能好好说话,我鸡皮疙瘩都要出来了”。我坚信自己的“改变自己就会产生蝴蝶效应引起周围关系的变化”的理论有用,要她试一试。她翘着二郎腿无比不屑的说“我和你赌一百块钱,你爸等等会继续边玩手机边说你赶紧洗澡去吧”。说罢起身理理头发往卧室走,我贴在门口偷听。结果我输了一百大洋,老爸说的话如她所料到一字不差。
我依赖所学的知识改变了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感觉生活相比过去一天比一天要快乐轻松。但当我希望以此来影响周围的环境时却在暑假里一次又一次看见自己鼻尖被狠狠地摁在了墙上。
我突然发现,如果当事人不能很好的领悟,再多的技巧也只是生搬硬套不用多久就会变成因做“无用功”而停止。就好比阿莲一次又一次的指责其实只是为了说明“喝太多让我很担心你的身体,下次可不可以少喝点”。然而因为表达不当,老爸每每接收到的信息大概都是“她又生气了,她不喜欢我出去玩”,丝毫不考虑情绪背后的来源以及自己可以做的改变。改变是一个人的事吗?是的,一个人坚持温柔必然能够以柔克刚,倘若能达到老师所述的“谢谢你让我对你好”这种境界也许就再也没有失望可言了。一个人的改变难吗?难。为了不难过煞费苦心的努力,收着委屈变换法子规劝,最后得到的是杳无音讯又怎能不灰心丧气呢?我低估了几十年婚姻模式的顽固力量,也低估了这其中行为模式的正能量。离开家时,阿莲依旧训斥,老爸依旧点头称是死不悔改,可是依然能够训着训着就笑出来。她还是“掌柜”,他也还是那个“老顽童”,既然几十年都这么相安无事的过下来了,我又何必强求他们活成我理想中的样子呢?毕竟,我也并不是按着他们理想中的样子去生活的昂。
道理我们都懂,却很难去完成,因为在态度转变的过程中,情感成分最难改变,也因为当下的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能带给我们好处,让我们得以症状获益。好比第三次考科二前,教练和我说,“你考试不紧张不就过了吗?你为啥要紧张?一紧张腿抖得跟个马达一样的还怎么开车?!”我辩解“我也不想紧张啊”教练不依不饶“那你就不要紧张啊”“我就是紧张”“你就不能不紧张吗?!”“我就是不能不紧张啊!”“你就是胆太小!出门找人打一架就好了!”看着我一脸懵逼的表情。他很认真的抛下一句威胁“我和你说。徐州地邪,你怕什么就来什么!”大概是最后一句话的威慑力,让我想起了初中时老班和我说过的一句话“输,不丢人,怕,才丢人”。当我尚未开始就对结果充满了悲观的预期时,我又如何能不正中墨菲定律的下怀?而当对事恐惧的态度得以转变后,行为与认知也随之顺利多了。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与再战,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但我始终相信走过的路无论是否出于主观选择都定有它的意义。The end is always good. If it is not good,not the end.一波三折后,终于明白对自己而言,在困难面前,除了克服它以外,再多的释然都是逃避与懦弱。
希望这个教训足够深刻,深刻到你能永远记住这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