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是民国四大才女萧红的一部佳作。
她用细腻的笔触和纯真的语言表达出来的童年的家园以及自己一路成长所经历的种种心路历程。
萧红的人生是悲剧的,也是荒凉的,在她短暂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背叛和无处安放的孤独。
《呼兰河传》是一本让人拿起来就忍不住会要看完的书,萧红的童年既孤独又温暖,而那份温暖来自于萧红的祖父,以及家里唯一能让她感觉到温馨的地方后花园。萧红说她进了后花园就想起舞,只有那里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可见那时候的萧红是多么的渴望温暖。父母对她的冷漠,以及祖母用针刺她的细节给萧红小小的童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萧红说呼兰城以前住着我的祖父,后来埋着我的祖父。
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萧红的心里唯一的挂念也随着祖父的离去永远的消逝了,那个唯一能让萧红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人的祖父就这样离开了萧红。
“从前的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也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也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是年年依旧,也许完全荒凉了。”萧红的内心是孤独寂寞的,就连小院都荒凉在她看来都是格外的冷。
《呼兰河传》是她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阐述了呼兰河城的整个人文与旧社会的大环境对人们的影响。
呼兰河城里的人是善良的。也有丑恶的一面。萧红用优美的词藻把呼兰河城描绘出了一场长长的梦境,一场旧梦,一场落满了灰尘及孤独的梦境,梦里充斥着旧社会人民的封建思想和愚昧无知。
大作家茅盾先生对《呼兰河传》的评价“一篇叙事诗,一副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它不只是一个故事更是一首优美的诗歌!
此书从呼兰河城的冬天拉开了帷幕。“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了口。”以此可以看出呼兰河城的冬天是多么的荒凉和寒冷。冷到地都裂了。萧红的心大概也是温暖不起来的,这本书是她在人生最后的时期谱下的,因为庸医的误判,萧红在她31岁的时候永久的离开了我们。带着她的荒凉和对祖父对故乡的思恋。
从东二道街的泥坑写了一连串地趣事,在那个地方总有各种各样的人,绞尽脑汁的渡过那个泥坑站在这边笑话后面没有过来的人,他们有人想拆墙,有人想想种树,却没有一个人想到过把这个泥坑给填平。
呼兰城的人们确实是一成不变和与世无争。就像她笔下的“一年之中他们有规律的过生活;一年之中必有跳大绳,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日娘娘庙大会……他们虽有规律但却也是单调和呆板的,他们或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
此文中最让人意难平的大概就是团圆媳妇了,在那个年代她们一个个都成为了封建迷信与愚昧的牺牲品。
“有娘的。她不能够打。她自己的儿子不舍得打。打猫,她怕把猫打丢了。打狗,她怕把狗打跑了?打猪。怕猪掉了两斤。打鸡。又怕鸡不下蛋了”唯独只能打团圆媳妇了,婆婆是有任何的不顺心都先把团圆媳妇打一顿再说,就这样在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婆家人嫌她一个姑娘小小年纪吃三碗饭,个子也长的太高了,太大方了。在那个男权主义的社会下,团圆婆婆也顺理成章的遵循着千年的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她在说自己打团圆媳妇的时候说的云淡风轻,说的理所当然,说的顺理成章。说的我恨的牙痒痒!恨不能亲自上前跟她理论一番。
“我也只是才打了她一个多月,虽说是打的狠了一些,但是不打她她是不中用的……”在小团圆媳妇婆婆的身上。体现着施暴者和受虐者的矛盾体。一个封建父权主义者和愚昧的陋习的执行者。最终团圆媳妇也没有从这个时代走出来。而是悲惨的把生命留在了这个旧社会!
《呼兰河传》也是一首诗歌,我最喜欢的要数火烧云和放河灯这两段了五彩斑斓的火烧云点缀了荒凉的呼兰城。
“河水是寂静如常的,小风把河水皱着极细的波浪。月光在河水上边并不像在海水上边闪着一片一片的金光,而是月亮落到河底里去了。似乎那渔船上的人,伸手可以把月亮拿到船上来似的。”萧红给我们创造出了诗一般的意境,以及童话般的情调。让我们在畅游在萧红童年的故事中的时候又欣赏了如此优美的诗句!
再后来的有二伯的人生是灰色又悲剧的,卑微以及坎坷。冯歪嘴子的勤劳也没能留住王大姑娘,她也撒手人寰留下了两个孩子和冯歪嘴子相依为命!到这里这本书也就读完了!
从此文中我们感受到了萧红那个旧时代对她的摧残对待女性的不公,以及渴望温暖与追求温暖的一颗心,她的童年也很快乐,因为祖父,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珍惜现在美好的幸福生活!多一份包容多一份理解!
看了呼兰河传想起了我们现在拥有的生活,人们拥有着大智慧,走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安居乐业,和平共处,大家用自己双手努力去改变,没有重男轻女。没有可怕的战争只有幸福美满的生活,没有团员婆婆,也没有整日游手好闲偷东西的有二伯更没有可怜到盖两条面袋子的小孩!
让我们永远的拥有美好的今天,共同维护幸福安康的家园!摒弃那些陈旧的老思想,做一个与时俱进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