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天有人深情的看着我,抱着我的脖子,对我说“我爱你”。
还不是说一遍就算了,是说很多很多遍,说到最后就变成呐喊了。
天呐,活了三十年,从来没有面对过这么真挚长情惊天动地的告白。
我曾经以为,在这个世界上,说最多“我爱你”的人,一定是处于热恋期的情侣。
如今,我才发现,给我最浓烈最真诚最长久告白的,不是我曾经的恋人,不是我如今的爱人,也不是藏爱于行的父母,而是她,我的孩子。
她表白爱意从不挑时候,不管在哪儿,只要兴致一来,就伸开双臂开始拥抱我,然后搂着脖子,开始启动告白模式,粉扑扑的小脸蛋凑在我耳边甜甜地说,妈妈,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我爱爸爸妈妈舅舅姑姑大姨小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我总是亲亲她的脸蛋说,妈妈也爱宝宝,妈妈也爱爸爸,舅舅姑姑大姨小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都爱宝宝……
我能感受到她是真的很爱我,真的很快乐,才想要去表达自己的爱意。而且我能感受到,她的每次告白,都有不同的涵义。
比如,当我仔细而耐心的解释她的每一个问题,告诉她不知道的事情,她的“我爱你”其实是想说,“妈妈认真地陪我说话,我好开心。”
比如,当我配合她玩“秦老板开商店”、“熊猫医生看病”各种游戏,她的“我爱你”其实是想说,“妈妈认真地陪我玩游戏,我好开心。”
比如,当她累了实在不想走路,我抱着她的时候,她的“我爱你”其实是想说,“我累了,妈妈能抱着我,我好开心。”
我们有那么多那么多的只属于我们的语言密码,比如“给火车站下场雨吧”、“快让牙膏警察把细菌抓走吧”、“糟糕,小精灵在抗议了”、“食物超人来啦”,这种对话让我们的互动总是那么自然那么快乐。
当然,再甜蜜的恋情也有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也不例外。比如,昨天。
昨天中午,我正优哉游哉的带着我的“小尾巴”在街上走着,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要在一点之前赶到原来住的地方,还得把需要用的文件在路上准备好。
于是,我开始着急,催促她快点走。可这明明是一只出来散步的蜗牛啊,岂是你想让她快点她就立马配合的主儿?于是,我强拉硬拽得赶去了公交站,气氛开始不好了。
到了地方,我得争分夺秒的把文件给写好,把该问清楚、算清楚、写清楚的条目给捋清楚,自然更是着急的不得了。
可孩子却开始“捣乱”了,抢我的笔,拽我的纸,躺在地上,把水杯推倒,把沙发垫子扔在地上,以各种方式抗议我对她的不耐烦和不搭理。
于是,温柔耐心爱意满满的好妈妈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吼叫和责备。
等我把事情忙完,可爱懂事的好宝宝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不配合和哭闹。
看到有个物业上的阿姨骑着电动车,非要坐人家的电动车,可问题是这个阿姨我是第一次见,并不熟悉,自然不会让她坐。于是,第一波哭闹开始了,还要求去找自己的小伙伴玩儿。可当时我约摸着她的小伙伴正在睡午觉,觉得直接过去很不合适,就想办法把她劝走了,结果这家伙边走边哭,哭着哭着就尿裤子了,气的我干脆不理她了。
好不容易换了衣服到了物业,忙完事情,孩子又看到这个阿姨骑着电动车准备走,第二波哭闹开始了。没办法,我只好追上去,恳求人家让孩子站在前面站一会儿,过过坐电动车的瘾。
等人家到了地方锁车的时候,孩子还是很不愿意下来,第三波哭闹开始了,我以买桔子为由把她劝走了。回到家,赶紧让她睡觉,我知道,她发脾气和哭闹一是因为我,二是因为瞌睡。
等她醒来,我准备给她穿衣服,她就是不穿,我知道她这是还在生我的气。我知道,每一次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如果不妥善解决一定会留下情绪隐患和心理毒素,所以我决定向她道歉。
你是不是生妈妈气啦?是不是妈妈今天忙得时候对宝宝凶巴巴的,所以宝宝生气了?
不是,才不是呢。我就不是生气。(声音带哭腔)
妈妈知道宝宝就是生气了,妈妈确实做得不对,不该对宝宝那样。妈妈给宝宝说对不起,原谅妈妈,好不好?
不,不行,我就是不喜欢妈妈。(孩子真的开始哭了)
妈妈以后如果很忙的话,也要好好跟宝宝说话,不能吵也不能凶,好不好?
不,不好,我不喜欢妈妈了,我一点都不喜欢妈妈了。(哭着说)
你看,妈妈知道自己做错了呢,宝宝不喜欢妈妈,妈妈心里也很难受,妈妈都哭了,你看,你怎么样才能原谅妈妈呢?(当时真的心里很难受,眼泪瞬间就出来了,孩子是真的很伤心,我也很难过)
不,不原谅,我不想原谅妈妈。
哎,就算你不喜欢妈妈,妈妈依然爱你,以后不会那样对宝宝了。你看,要不一会儿我把自己的面皮让给你吃好吗?
孩子看了看我,伸出双手,有点释然的说,妈妈,我爱你,然后又拥抱了我。
我知道,她这次的“我爱你”意思是,妈妈,你向我道歉,说明你真的在乎我的感受,我原谅你,我依然爱你。
我一向自诩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能“看见”孩子,却还是在遇到急需处理的问题时,选择了忽视和吼叫。而孩子,尽管才两岁多,她能看到妈妈吼叫里的不耐烦也能看到妈妈道歉里的真诚,所以,她选择了原谅,重新向妈妈敞开怀抱。
我很开心自己重新赢得了孩子的信任,因为我从来不认为孩子应该无条件的包容我们的过失、忍受我们的冷暴力。即便是一个成人,也无法做到毫无怨言的包容,更何况是孩子。
可不幸的是,很多家长都认为只要自己不再责备孩子,态度变好之后,孩子就该忘记以前的所有不快,甚至感激父母不计前嫌。事实上,这只是家长一厢情愿自以为是的想法,孩子内心受到的伤害会留在那里,逐渐累加并外化到行为和性格,成为影响一生的原生烙印。
(二)
前段时间,因为经济危机以及改造房子,自己精神上压力很大,和秦先生也是天天吵架,结果我们之间的紧张就传导到孩子身上了,以至于孩子有一天对刚下班的爸爸说,我不喜欢你,我不要让你进来。爸爸就这样刚回到家就被赶出了门,站在外面受冻。
虽然我还在生秦先生的气,但是我还是不希望孩子替我们承担压力。我开始和孩子沟通为什么不喜欢爸爸的问题。
爸爸怎么出去了呀?
我不想让爸爸进来。
那你不让爸爸回家,爸爸就没地方去了呢
我想让他去我们原来住的地方,不想让他来这里。我不喜欢爸爸。
你为什么不喜欢爸爸呀?
我就是不喜欢爸爸,因为爸爸老和妈妈吵架。
哦,其实不是爸爸和妈妈吵架,是妈妈吵爸爸了,是因为我们意见不一致。意见不一致的意思就是,我觉得这样做是对的,你觉得这样做不对,这就是意见不一致。
你们就是在吵架,我不想让你们吵架。
吵架也是在解决问题呀,等问题解决了,我们就不会再吵架了。快让爸爸进来吧,好吗?
然后我打开门,把爸爸给拉进来了。我知道,这个问题并没有妥善的处理好,因为我们的关系只要没有得到修复,孩子和爸爸的关系就得不到修复。
后来,我把自己这段时间以来所有的压力和痛苦都用微信的方式发给了秦先生,他理解了我,我也原谅了他。当我们和解之后,生活问题也幸运地解决了,孩子也感受到了我们俩关系的变化,对爸爸的态度也缓和多了。
即便如此,我也不敢松懈,因为我知道孩子对爸爸的意见由来已久,这次爆发绝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在吵架,而是因为爸爸从来没有赢得她的信任。
于是,我在微信里提醒秦先生要反思以下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方式,并给了以下三条建议:
1.和孩子在一起一定要专注地倾听她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想法,认真而且真诚的和孩子对话;
2.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不要糊弄和敷衍孩子,孩子虽小,但每个人对她付出多少真诚,她心里很清楚。
3.向孩子承诺的事情自己要记住,争取及时兑现,不一定要兑现全部,因为时间和金钱是有限的,但力所能及的兑现会赢得孩子对你的信任,让孩子感觉到你对她需求的重视,感受到你对她的爱。
当你付出足够的耐心、用心和爱,就会感受到孩子热烈而真诚的爱,她会发自内心的喜欢你,每天对你说,我爱你。
然后等秦先生下班回到家,我又和他当面深入沟通这件事,分享了这段时间以来自己在育儿方面的思考和感受,分享了自己从父亲这里学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希望他多从以下角度来思考如何做一个称职的父亲:
1.父亲的影响力不是什么时候拿来都是有用的,只有你在孩子小的时候和孩子建立了安全依恋,在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赢得了孩子的信任,你才是有影响力的,否则你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2.不是说你陪着孩子玩儿就是好爸爸,如果你的陪伴只是逗乐孩子,那么你的作用和小丑和玩具没有什么区别。真正决定你是好爸爸的是你的高质量陪伴,也就是真正把孩子当成一个人,和我们一样的人,去平等地倾听、互动、沟通、教导,这样孩子才能接收到你内心深处的力量,感受到你的能量。
3.教育孩子就是要先想清楚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自己希望成为一个怎样的父亲,然后再把这个目标分解到每一天每一次和孩子的互动过程中,一点一滴地把为人之道、处事之道、自保之道传输给孩子,把这些当做最珍贵的礼物存放在孩子的心里,当孩子长大,她会感激你所做的一切。
4.三岁看大,四岁看老,教育孩子越早越好,白纸易成画,废纸难留痕。很多家长等到孩子成了问题孩子才想起来去教育孩子,可为时已晚,因为苗已成木,甚至木已成舟。
我们的交谈一直持续到凌晨一点多,虽然我不知道未来他会成为一个怎样的父亲,但我能感受到他在审视和思考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责任,他终于感受到孩子的那一句“我不喜欢你”到底意味着什么。
当我在灵魂上始终和孩子保持平视,我能感受到那简单的一句话背后复杂的情感需求,她只是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她只会直白的说“我不喜欢爸爸”或者“我不喜欢妈妈”。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听得到,还要听得懂,最重要的是要反思,并竭尽全力做得更好。
(三)
关于最近刷屏的幼儿园虐童事件,我想作为父母,发表愤怒是可以的,追问真相也是可以的,但我们应该搞清楚自己最应该做的到底是什么。
作为当事人的父母,应该关注孩子是否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创伤,如果证据确凿,利用法律来寻求公正的惩治罪犯,并尽最大可能的保护孩子的隐私和心理健康。
作为旁观者的父母,应该查阅资料、收集资源,将性教育、安全教育提上日程,并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给孩子灌输自我保护的意识,教会孩子识别危险保护自己。
对于两岁多的孩子,我教给孩子的第一个概念就是隐私,通过平日里每一次自然的对话,她的隐私观念已经非常清楚。有的时候,我无意间碰到她的屁股或者肚子,她都会提醒我说,妈妈,你不能这样。我问为什么呀,她就会回答,这是我的隐私,你不能碰,你只能碰你自己的隐私,每个人都只能碰自己的隐私。然后我会认真的说,你说的很对,对不起,妈妈不该碰到你的隐私。
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有山在肩,前路漫漫,因为意识到隐私的不可侵犯和能保护自己之间还有许多路要走。
我给秦先生发了下面这段话,他深以为然。
如果小黑屋、体检室没有摄像头,警察拿什么找到真相?如果没有实质证据证明孩子受到侵害,真相就是如此吗?即便有了证据,公之于众的就一定是真相吗?市场化是好事,可市场化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法律不该缺席,可有的时候,法律也未必能保证公平和正义。唯一可依靠的只有我们自己,只有我们教会孩子如何在这险象环生的世界安全地活下去,才是最终的出路。
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脑不教心,教善不教恶,待悲剧发生,休怪世道太阴险,要怪自己太天真。
当孩子日复一日地诉说着“妈妈,我爱你”,我问自己,究竟该如何做,方不负这颗至纯的心。
惟愿夫妇齐心,炼儿女为金,纵邪风侵扰、野火焚烧,也不能改其色,毁其身。
这便是我能做出的最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