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有经验的幼儿园老师会表扬班上做得好的孩子,以此为榜样、带动其他孩子。
这是很符合孩子的心理的,换做你是孩子、如果你的老师以她自己为榜样,你会不会觉得“老师是大人,我是小孩,老师能做到的,我肯定做不到”呢?
如果榜样是同龄人、是孩子熟悉的同学,孩子很可能会想到“大家都是一个班的、差不多大的,我不能输给你,你做得到我也做得到”
谁做为孩子的榜样更有效呢?我想,大多数情况下是后者吧。
近期在指导五个孩子练习“ 幼儿园趣味运动会”的30秒计时跳绳项目。这几个孩子跳绳能力差距很大,有的孩子姿势正确、跳绳速度快,还有的孩子刚学会跳绳、姿势不对、跳绳速度慢、还没有信心练习。
我刚开始发现那个姿势不对速度慢的孩子(以下简称a)不想练习跳绳时,我采取了认可鼓励的方式,然后我也拿着绳子给a做示范、陪着a练习。老师示范、陪练没多久,a又不愿意跳绳了。
倍感无奈、很是焦急的时候,忽然想起平时的常规训练中常用的“某某小朋友做的好,表扬/奖励贴贴纸”。我灵机一动,找出班上跳绳姿势正确、速度快的孩子b,让a和b进行跳绳比赛。
a欣然同意,在这场与同龄人的跳绳比赛中,a使出了吃奶的劲、奋力摇绳、不超过b誓不罢休。在这场比赛中,我惊奇地发现,a看到b的跳绳速度很快时、有意识地模仿b的动作。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后,a的跳绳姿势逐渐往正确的方向发展、速度提升地很快了。效果远比老师苦口婆心地讲解、老师拿起绳子示范多次要好得多。
私底下,我问a,为什么和b比赛的时候,你这么厉害?a回答“都是一个班的,输给他,我不服。肯定要努力超过他”我接着问a“老师和你比赛时,为什么偷懒?”a脱口而出“你是大人,我比不过你!”原来这就是同龄人的榜样作用,对于孩子来说,更需要同龄人做榜样,孩子更乐于和同龄人比啊。
心中有目标、眼里有孩子、脚下有行动,希望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