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2日,夏季的指针转向“伏天”以来,人类已经无法阻止高温的肆意妄为了。
在这样的火炉里顽强求生,摸爬滚打,着实是不容易的。
在这个火炉里,热气从地面不停地升腾、扩散、蔓延,在密集而又高大的楼宇间乱窜,尤其在汽车尾巴异常放肆,惹得人身上火辣辣地疼,心头也跟着焦躁无比,面对无孔不入的热气,女人手里的太阳伞和腿上的防晒霜显得那么没用。
人们并没有因为“火炉”城市的名号变得热情,相反,却都被烤得懒洋洋、病怏怏的,活像烈日下晒焉了的花,没精打采地垂着头,躬着腰,咪着眼,还要保持微笑。
但有两个“团体”的人,是不惧这伏天的。
一是广场舞的大妈们。除非下大雨,否则无论多热,每晚七点一定如约而至。
要知道,七月的七点,天可还是明亮亮的,夜幕丝毫没有造访的意思,热气仍然层层包裹着城市。
她们穿着各色各样的舞衣和轻便的绒布布鞋,或卷发,或自然扎个马尾,有些时髦的大妈还纹了眉毛,甚至略施粉黛;她们每个人手里拿着一把的扇子,随着音乐节拍晃动着,她们时而扭腰时而翘臀,婀娜多姿,不亦乐乎。
二是大街小巷摆地摊卖水果蔬菜的小商贩。他们来自城市附近的乡村,跟着太阳同升同落,只是往往太阳已经落山,小商贩们仍然守着背篓里没有销完的蔬菜水果,等待最后的顾客。
那些剩下的商品,或多或少,或轻或重,有的已然经不起高温,或干瘪或变形,但是它的主人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只要行人没有散尽,就要继续守着,甚至还要忍着干渴叫卖。
也许他们这群人正是火炉城市象征的热情。
所不同的是,大妈的广场舞闲适而欢乐,她们已然退出了历史舞台,却在这里重新敲响属于她们的生命乐章;她们拿着退休金和国家的各种福利保障,甚至不用再为儿女操心,她们仿佛在追求第二次生命,自由、鲜活、灵动、多彩。
而乡下来的摆地摊的小商贩,却是为生活所迫,他们多是老人,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两只眼睛直勾勾地在竹篓和行人之间不停地转换。那些在竹篓里的蔬菜水果,卖相并不十分好,但也都拾掇得干净整洁,除了价格低廉,最大的优势是原生态无污染,现在城里人不都时兴这个吗?
他们像抓住了一个商机,城市还未完全醒来,他们便涌入大街小巷,他们小心翼翼,警惕着随时可能出现的城管,有时一天下来可能要挪动摊位很多次,他们拿着行李斜眼躲着城管走得飞快又踉踉跄跄的样子像极了热锅上的蚂蚁。
我不知道他们是否有儿女,是否老有所依,是否如我看到的那样孤独而无助?但他们抓着竹篓青筋暴起的手和充满渴望的双眼,显得他们的生活确是窘迫的。
同在一个城市,享用着同一个太阳,承受着相同的高温,却拥有不同的命运,过着迥然有别的生活。
39分热度,城市的热浪滚滚而来,所到之处,皆是汗水,它不会偏袒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但它不会摧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它也不能击垮人们努力生活的勇气。
无戒21天日更挑战营 第十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