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到咨询室的这个姑娘,理性而又睿智,她不是不会给自己做规划的人,相反,她把自己规划地太好,被困住了。
这个校园里,每每遇到迎新季,都会有人欢喜有人忧,欢喜是因为高考超水平发挥,被录到了心仪的学校,而忧伤自然也是因为,高考失利,志愿没报好,来到了计划之外的学校。一般这样的忧伤,都会让人持续低落一段时间,过了这段痛苦的适应期,找到再次前进的方向和目标,也就继续朝前走下去了,个别依然走不出去的,或者颓废着自怨自艾,或者狂妄着桀骜不驯,或者孤独着孤芳自赏,总之,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也就选择了一种发展路径,他们并不都需要外界的干预,毕竟,行为方式决定行为方向,这个,不是那么好改的。
可今天来到咨询室的姑娘有点特别,时间往回倒5个月,姑娘还是这座城市最好中学里最好的学生,她说她正常发挥应该在年级前100名,如果好一点,考到过年级前十。 我能想象,这样的名次代表着超强的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与她水平差不多的同学,可能都在名校读书,有些失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高考终究还是一场对人最公平的检验,姑娘心理素质差的问题让她无法在考场保持冷静,其实,扣掉的分数不是知识得分,而是那张卷子隐藏的心理得分。
我理解那种失落的感觉,因为我也是这样来到我的大学的,还记得刚刚入学的那一个月,我们连手机都没有,我就天天去公用电话亭给我爸爸打电话,天天哭,哭着想退学,如今,我已经忘了我是怎么跨过那道坎的了,但是依然偶尔会有个幻想:如果我正常发挥考一个比较好的高校,现在的我会怎样?会比现在更好吗?我想未必,因为不光是我,所有过来人聊起一路走来的经历,终究可能都会慨叹:人的选择决定了自己的命运,而所有选择的机会,都是偶然而又转瞬即逝的,冥冥中给我安排的这条路,或许就是最好的路吧!
所以,今天我想谈谈“决策”,没错,我们平时所说的“选择”,在生涯发展理论里面,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决策”,就是指的我们在个人发展路径上做得一个又一个决定,拿的一个有一个主意。
要继续读书,还是要退学高考?这个问题估计困扰姑娘很久了,以至于她来找我的时候,我觉得她黯淡颓废,眼睛里没有青春的光芒。她不光对自己的高考成绩和录取高校失望,她还持续为这种失望行动着。如今已经进入十一月,她依然计划着如何退学参加高考,她来咨询室的初衷,其实是为了了解退学流程和需要的时间,她需要以此计算,还来不来得及高考报名。姑娘一看就是个思维缜密的人,她的个人表单上,甚至会为自己留下来继续读研、读博还是回去参加高考计算了成本和胜率,那两个突兀的百分数精确到个位,小姑娘运筹帷幄的样子,甚至有点让我心疼。所以我想问她的第一个问题来了:决策有最优解吗?答案当然是没有的。决策本身就是根据现有信息面向未来的冒险。首先,现有信息并不全面,其次,冒险就有失败的可能性,没有人能下稳赢的赌注。很多决策大部分时候,是在不太好和更不好之间的抉择,而不是在谁优、谁更优之间的抉择,因此,持续犹豫不决的人,往往都是生活的贪婪者,他们想要得太多,想收集更多的信息,想看得更远,想让自己变得睿智,想着想着,就变成了焦虑。
通过跟姑娘的深入沟通,我了解到了她进一步的顾虑。姑娘清晰地给自己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路径:读本科——读研——读博,去名校当一名大学老师,这其实是这所校园里很多人的理想路径,可是不知道姑娘从哪里听说了这样的说法,如果本科第一学历不是985、211高校,将来求职、保研、读博的时候,会被很多高校歧视,她认为,如果以后我真的会因此而失去很多种选择,我一定会后悔现在为什么不退学。了解了姑娘犹豫不决的根源,我发出了第二个问题:你有决策权吗?我们假设了这样的场景:未来可能有一天,你去某高校面试,因为你的第一学历不够好,他真的不要你,对于这件事,你有决策权让他录取你吗?未来有一天,你要去投一个五百强企业,因为你的第一学历不好,他不要你,你有决策权让他要你吗?显然没有,我们说了不算,就连未来还有没有高校的专职教师我们说了都不算,那我们焦虑何为?我反问姑娘,你对什么事情有决策权?你对你能不能保研有决策权吗?她依然摇头:“没有,我不知道我的同学们有多厉害”,她很聪明:“我对我现在是不是好好学习有决策权,只有现在拿个好成绩,将来才有可能保研。“
对哦!担心会不会被学历歧视,担心能不能保研,就像我们担心明天会不会失业一样,毫无意义,我们经常被一件自己没有决策权的事情所困扰,而这样的困扰却丝毫不能推动行动和改变。识别了有决策权的真行动,姑娘的决策问题变成了:我要好好学习,争取考年级第一,还是要退休回去高考,争取成绩上涨50分?那么,就从把握自己的决策权做起吧,告诉自己,决策不仅包括选择,也包括行动,问问自己,我能做什么行动呢?
如果,我们的咨询发生在开学初,我可能会给出一个不一样的方案,很多高考二战的学生都因为再次高考而考取了心仪的高校,不给自己留遗憾,但是如今,高中开学已经过去四个月了,姑娘还在犹豫,所以我不得不发出我的第三个问题:你想什么时候给自己一个答案?她迟疑了,说:“我还没想好,每次一想到这件事情,我就焦虑不安,焦虑到让自己无法冷静地思考,于是我就选择拖延决定的时间,就这么拖着拖着,就拖到现在了!”,犹豫不决者对待问题的方式通常是搁置问题,拖延和焦虑只是表象,而表象背后带来的深层次问题是,我不具备选择的能力。做选择还需要能力吗?当然,每做一个选择,都是你对“我是谁?”“未来会怎么样?”“我会损失什么?”三个问题的权衡,每个问题,都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认知,具备这样能力的人很少,因此,后现代生涯观也主张现在的我们,要学会把犹豫不决看做积极拥抱偶然的开放心态,敢于冒险迎接未来,但小姑娘这样的心态修炼的明显不够,依然活在昨天,迟迟不肯回到当下,我试着跟她协商:“虽然很难,但是这件事必须有个deadline,你觉得会是什么时候?”其实逼着犹豫不决的人确定最后期限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你可能会让她产生恐惧感,进而拒绝咨询,因此,我也给了她开放的空间,告诉她,我希望有个最后期限,请你也这样告诉自己,如果可能,我愿意做你的见证人,让我们一起跟过去的那个自己说声再见,抬头看看更好的未来吧,好多厉害的专家都值得你学习,活在昨天,会蒙蔽你的眼睛的。
留下了遗憾
第二天,我收到了小姑娘的留言,很遗憾,她并没有勇气在我们约定的时间来找我,等待,也是一个咨询师必须要做的修行,我所能做的,依然还是:陪她成长,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