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本职HR,业余斜杠职业规划师,我经常能收到来访者关于“职业倦怠症”的问题描述。
比如:“半年前升职管理岗后开始996的节奏,每天都在赶进度,扯皮,协调,开会,争吵,顶头上司要求完美严格,90后下属工作不出活不加班还不服管,怕事情没做好对不起领导对不起公司对不起自己。工作太疲惫了,怎么办?”
比如:“刚入职一家公司,直接领导工作风格挑剔,对我提交的东西总是不满意,就连一点标点符号的问题都能给打回来要求重做,每天上班的心情和上坟一样,压力好大,求建议。”
比如:“我在一家国企上班,33岁,刚毕业就来到目前单位,已经工作8年时间,8年来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过着别人羡慕的生活,但内心很焦虑,感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单调的工作已经快要被社会淘汰了。现有同学创业,邀请我加入,要不要去?”
仔细分析上面三个案例会发现,造成三种焦虑和疲惫的原因截然不同。
那这三种症状都是职业倦怠症吗?
NO!
第一个案例是升职后没有做好管理者角色转换,不堪工作任务多样化带来的压力,疲于应付。
案例二则是换工作后不适应新组织环境的工作风格,由于“水土不服”而产生的疲惫。
无论是不堪重负还是不适应导致的倦怠疲惫,根本原因都是自身能力不足,胜任不了当下工作。这种情况下,问题的关键是努力不被公司找机会开掉,赶紧提升自身能力,而不是用职业倦怠这样的理由当挡箭牌为自己开脱,更不是一言不合就跳槽。
毕竟,不会游泳的人换个泳池也没用。
案例三描述的情形才是真正的职业倦怠。所谓“职业倦怠”是指在工作能力胜任的前提下,出现了身体疲惫与心理耗竭的问题。
一般来说,职业倦怠会有以下三方面的表征:
01
低工作成就感
对自身从事的岗位工作内容不认可,同时伴有工作效率持续下降,想改变每天程序化的工作,但又无从下手;
02
低情感归属感
表现为没有职业活力,缺乏工作热情,经常出现工作“没意思”、“没劲”,或者工作时间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来“混”时间;
03
身体出现亚健康信号
比如睡眠障碍、头痛头晕、疲乏无力,在工作中易生气、激动、愤怒。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发现自己有职业倦怠的苗头,要静下心来调整,不要一味抱怨公司不给成长空间和发展机会,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才是决定工作情绪及身心状态的决定性力量。
下面三个方法,希望对陷入倦怠的职场人有启发。
首先,要学习。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给工作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创造力。
在如今互联网时代,学习的涵盖面非常广,阅读专业书籍可以拓宽专业领域的知识,参加线下的论坛、沙龙、分享会、读书会、俱乐部能够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和活法,约职场行家见面,到线上付费向知识网红提问,这些都是拓宽眼界、寻求突破的好途径。
要避免一对当下工作有不满或者不开心,就马上辞职,甚至来一段潇洒的gap year,职场如战场,不允许逃跑,只有通过学习打开视野,才能重新寻找到自己的工作定位和出路。
其次,要行动。
找寻工作中未发现的乐趣,在微调整中重新找到动力。
最小化可行性产品是创业圈近年的流行用词,意思是以最低成本把产品快速放到市场上,验证产品或商业模式是否可行。这个概念运用到职业发展上,就是把自身对职业的下一步期待,通过微调整来寻找机会去实现。
举例来说,如果想尝试转换职业方向,财务管理岗可以通过内部转岗到经营管理岗或者投资管理岗,行政岗位和人力资源岗位也可以互相转,在一些集团公司,总公司、分/子公司也有内部上下的通道,甚至还有内部创业孵化器的机会,但这些机会都属于有准备的人,而有准备的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机会的眼睛。
第三,要运动。
运动能让体内血清素增加,不仅助眠,也会带来好心情,运动有“333”原则,就是1周3天,每天30分钟,心跳130下。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有节奏的锻炼能够缓解倦怠,换来舒畅而平稳的心情。长期坚持下去就能有效地降低倦怠和抑郁感。
婚姻有“七年之痒”,职场也不例外,没准还会“一年就痒”。
过了初坠爱河的甜蜜期,多巴胺停止分泌,进入“相看两生厌”阶段简直是标配。
像经营爱情一样用心经营工作,方能开启职场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