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八篇“秦伯篇”,本篇记录了对尧、舜、禹的直面赞美。
在上文品读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说提高学习的兴趣,先从学习《诗》开始。
古代的类似于歌曲,可以咏唱,包涵了很多的名词,动植物,可以知道各地的风俗,所以孔子认为读“诗”可以激发起年轻人学习的兴趣。
行走社会,处事待人得要以礼立身,礼是修身的根本。
孔子还认为,学习音乐能让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能让人保持至善的心灵。
后面又谈到说,孔子认为有些事情,只需要让百姓去照着做就好,无需要解释得过多。
原因是因为当时百姓知识匮乏,就算说太多,也是不容易懂的。
孔子说,对待恶人, 可以不喜欢他,可以恨他,但不要过分的打压对方,如果过分,就会带来作乱。
如果过分的憎恨对方,想去攻击对方、打压对方,那自己也会成为其中作乱的一份子,这样社会就会有动荡。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孔子说:“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而吝啬的话,那他也就不值得一提了。”
孔子的偶像就是周公。周公定制礼乐,德才兼备,是孔子很推崇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在孔子看来,周公不但不骄不吝,而且是谦逊大度的典范。
孔子很重视仁德的修养,认为君子似的人物,不仅应该才高八斗,更重要的应该具备良好的德行。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能有周公那样的美德和才能,但为人骄傲又吝啬的话,就算其他方面再好也不值得称道了。
所以孔子是在表达,作为一个君子之才,要懂得谦虚和慷慨。
孔子也是在告诉我们,看到这样的人,那能力再强,也不值得一谈,不知道深交了。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谷:古代以谷作为官吏的俸禄,这里用“谷”字代表做官。
孔子说:“读书三年,还没有产生做官的心念,这是难能可贵的。”
孔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但是他更赞赏笃志于道的学习态度,读书人开始学习就立志为官,是不可取的。
读书人应该立志于道,学问充足了,高尚品德修成了,再考虑做官为国为民出力。
孔子赞美努力学习而不为做官之人的高尚品德,一个人能够守道好学,心无旁骛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这样的人是难能可贵的。
当然了,学习为了找工作,是很正常的事情,并不是就不好,只是能一心向学的人很难得。
但能努力学习为自己寻求好的职位,也是特别值得赞赏的。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危邦:濒临危亡的国家。见:同“现”。
孔子说:“坚定信仰,勤奋好学,宁死也要坚守大道。处在危险境地的国家不进入,处在乱世的邦国不去居住。天下国家有正道就现身,荒乱无道就隐退。国家有道,而自己贫穷鄙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有显贵,也是耻辱。”
这段和上段连起来读,似乎就是连贯的一段话。
孔子说“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一个读了三年书的人,却还不考虑做官,是一个难能可贵的人。
为什么呢?因为“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这个人坚定信仰,勤奋好学,宁死也要坚守大道。
所以,想要成为一个仁人君子,就要“笃信好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守死善道”就是死死的守住“善道”,立志做一个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那不就是一个难能可贵的人吗。
孔子又接着提醒人们“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就是告诉我们,一个危险混乱的地方不要去靠近,更不要去居住。
为什么呢?
后面又说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道”是什么?“道”就是孔子追寻的礼仪制度,国泰民安。
天下有道,就是有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出现了,那就去努力干活,为国家做贡献。
天下无道,到处都是战乱了,社会动荡不安,那就隐藏起来,修养提升自己。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如果天下有道而你贫穷卑贱,那就是你的耻辱;
就是这个国家已经非常有秩序,百姓都欣欣向荣,努力向上的时候,自己却贫困潦倒,这就是非常无能的一件事。
同样,天下无道而你富裕显贵,也是你的耻辱。
就是国家明明很槽糕,到处是战乱杀人抢东西,颠覆朝纲,自己却天天吃好喝好,显得很富贵,这也是一种羞耻。
前面是无能,后面是无德,这两件事在孔子看来,都是非常羞耻。
所以君子的出与入、贫与富,都应该懂得顺应国家大局的变动,这就是孔子说的“君子不器”。
两大福利:
福利一,来简村,怎么少得了会员呢?大熊邀请你开会员啦,满满福利等你领,千万权重为你助力文章。
详情请点击☞简书合伙人大熊之影叫你领取福利啦!
福利二,有奖征文,做青春勇士。大熊之影带领小伙伴们给广大文友发福利啦,快来为自己的青春歌颂一篇。
详情请点击☞【岁月拾遗】专题第一季征文: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