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个新闻让本U哭笑不得。
新闻中爸爸的做法,我觉得是挺好的,特别是在自省这一方面。作为爸爸,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上越走越远。
但是这件事引起本U的思考是,孩子沉迷游戏,爸爸们是不是只能采取强硬的手段来禁止?
拉夫.科斯特曾经这么定义游戏:“游戏就是在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活动。”在本U看来,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只是由于游戏具备较为特殊的交互机制和反馈机制,才会导致孩子容易沉浸其中。接下来,本U会以比较大热的《王者荣耀》来举例说明,解析一下为什么游戏容易让孩子沉迷。
说起《王者荣耀》,相信大部分爸爸都听说过。《王者荣耀》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团体竞技类手游,类似DOTA,但是操作起来比DOTA简单。对于DOTA,80后的爸爸应该都挺有共鸣的,想想当年自己玩DOTA的时候,是一个怎么样的节奏?是不是也是停不下来?相信看到这里,可能不少爸爸对孩子热衷于这个游戏,开始有点理解了。
讲回专业的,为什么《王者荣耀》如此吸引孩子,让孩子沉迷进去不能自拔?因为《王者荣耀》能够让孩子进入到一种叫“心流”的状态。
在这里,我想先解释一下“心流(flow)”。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将心流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人在心流产生时同时会伴随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Mihaly认为,人处在心流状态时,应该有下面的特征:
1.倾向去做这件事
2.专注一致
3.清楚目标
4.立即反馈
5.对这个活动有主控感
6.从事时忧虑感消失
7.主观时间感知改变,不觉得时间流逝
听完这段解释之后,各位爸爸们是不是好像抓住了什么?
“没错!这就是我们想孩子学习时应有的状态!”是的,相信大部分的爸爸,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时,能够处在心流的状态,但革命尚未成功,各位爸爸仍需努力,多看看爸爸有道的文章,或许有不一样的感受。不过事实上,大多孩子在做一件事的时候,都会处在心流状态,那就是打游戏。
孩子们打《王者荣耀》的时候的特征:
1.倾向去做这件事→的确,他们很喜欢玩这个游戏很倾向去玩。
2.专注一致→他们玩游戏的时候非常专注。
3.清楚目标→他们的目标就是获胜,非常清晰明确。
4.立即反馈→击杀对方玩家会有全屏提示,胜利也会有奖励。
5.对这个活动有主控感→游戏角色是他们掌控的。
6.从事时忧虑感消失→他们在玩游戏的时候都是很亢奋的,什么不开心的都忘掉了。
7.主观时间感知改变,不觉得时间流逝→玩的时候根本停不下来,殊不知已经过去两三个小时了。
当然,要达到心流的状态,有四个前提:
内在奖励感(排位拿了王者框框可爽了,同学都会羡慕啊)
清晰无障碍目标(不管怎么样就是要胜利,就是要晋级)
即时反馈结果(击杀对手能够全屏提示,多厉害)
平衡的技能水平及挑战(匹配系统总能够找到相近实力的队友和对手)
所以说,《王者荣耀》具备让孩子进入到心流状态的前提和特征,那么作为孩子,怎么能够抵挡这种诱惑呢?要知道,心流这种状态,会让人感到巨大的愉悦。
所有的游戏都是社会规则的缩影。既然孩子喜欢玩这个游戏,那么动力就是非常强的,作为爸爸的我们,与其说单纯阻止孩子玩游戏,倒不如思考一下,在游戏里面如何引导孩子,让他们能够有游戏以外的收获,让他们更好成长。作为爸爸,可以试试以下三点:
1
历史人物及背景故事
在一次饭局里面,听到某位领导说起一件事。他的孩子喜欢玩《王者荣耀》,并且突然有一天,开始问起他一些历史人物的问题,例如,孙尚香是谁?墨子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说韩信国士无双?这些问题对于二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其实是有点深的。那位爸爸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孩子会突然问起这些历史问题?原来,《王者荣耀》里面很多角色以及很多技能,都是跟一些历史人物以及成语典故有关的。
这时候作为爸爸,当然就可以借此跟孩子好好介绍,扩充他们的知识面。例如,韩信是游戏中较为热门,受到孩子喜欢的角色,他的技能分别是杀意之枪、无情冲锋、背水一战和国士无双。这时候,爸爸如果发现孩子对这个角色感兴趣的话,那么就可以问问孩子,“你知不知道为什么韩信会有个技能叫背水一战?”通过这点来勾起孩子对历史典故的兴趣,给孩子讲完“背水一战”的故事之后,就可以问问孩子知道“为什么是国士无双吗?”这时候就可以不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陪同孩子,通过翻书或者百度等方式,来一起寻找资料,一起找到答案。
UC说: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增加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增进爸爸和孩子的关系,扩充孩子的知识面,何乐而不为?
2
团队合作
《王者荣耀》是一个团体对战游戏,这意味着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合作。那么作为爸爸,可以怎么引导孩子学会合作呢?本U认为,如果爸爸比较能接受这类型游戏的话,那么爸爸完全可以作为一名队友参与进去,跟孩子一起进行游戏。同时,在游戏过程中,由于可以直接面对面交流,爸爸也可以跟孩子进行一些策略上的分析,指引孩子去跟其他队友打出更好的配合。而如果爸爸是不能够接受这类型的游戏的话,那么爸爸可以在孩子游戏时,观看孩子游戏,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给予孩子一些配合上的帮助。
UC说:团队合作最重要是在于配合,爸爸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有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这个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也能够增加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情绪稳定性
游戏是一个实时变化的东西,所以经常都会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意外”很有可能就导致他们的情绪失控,例如,己方大优势下打输,或者说队友失误导致自己控制的角色死亡。孩子一般会突然闷闷不乐,或者无精打采,又或者说是张口大骂,严重时甚至会摔手机。这时候,作为爸爸,又可以上场了。当孩子出现这些情绪的时候,爸爸可以陪伴在孩子身边,甚至是主动陪孩子进行情绪宣泄,例如扔扔枕头。等孩子情绪平复下来之后,爸爸们就可以开始干活了。跟孩子聊聊情绪,聊聊发生了什么事,导致了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现在回想起来感受怎么样。如果孩子能够把这些答案表达出来,那么对于孩子的情绪稳定性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UC说:任何的情绪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在于对情绪的态度。当个体能够把情绪及背后的原因表达出来的时候,那么离接纳自己的情绪也就不远了。
家庭教育无处不在。孩子对游戏的动力足,那么爸爸们只要巧妙运用一些技巧以及耐心的陪伴,就可以把这种动力迁移到其他方面上。
参考文献:
Csikszentmihalyi, Mihaly (1990). Flow :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1st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Csikszentmihalyi, M., Finding Flow, 1997.
Fullagar, Clive J.; Kelloway, E. Kevin (2009). "Flow at work: an experience sampling approach".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82 (3): 595–615.
尚俊杰,裴蕾丝,重塑学习方式:游戏的核心教育价值及应用前景,中国电化教育,2015.5(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