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是民俗风情。如何突出主题,并将这种风俗精神内化到学生身上并使之传承发扬,应该是我们语文人的基本素质和责任。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尝试做到了以下几个亮点。
一、探寻《社戏》中那个永恒的“桃花源”。没有必要特别纠结本文是小说体裁去大讲特讲小说的“三要素”。但是一定让让学生解除它是散文的误区,因为它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样有表现童年的纯真美好,描写又那么真切那么贴近生活,和学生有太多感受的交织和共鸣,竟然是“小说”?那么这是就需要拓展文本一定,结合《社戏》中开篇部分,即成年后“我”的另外两次在剧院里看戏的经历,在对比中主旨也就显而易见:美丽的江南风光、善良的伙伴、纯真的友谊、以及农村人民的淳朴民风,就是鲁迅“虚构”的“世外桃源”。这个世外桃源是不同时代的每个人都会有的期望和追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李清照的《渔家傲》中有,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有,你,也有!说说你心目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样子,我们应该怎样守住和追求这个“世外桃源”。
二、用对歌感受“信天游”,用《回延安》体悟诗言志(情)。南北组同学通过对互上下句,初步感受“信天游”的韵律特点,在激发兴趣的同时,读出字里行间的感情线索:对延安革命圣地的热爱和赞美。根据五部分内容(依次概括)来确定情感变化,如何用朗读把这种不同的情感充分的表现出来,重音、语速、抑扬顿挫,在接力中,进行个读指导,明确“诗言志(情)”,情怎么表现出来的(写法探究),情怎么朗读出来的(共情共鸣)。同样以歌颂为主的红色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配乐朗读,感受诗歌魅力,同时为下一课《安塞腰鼓》的朗读做蓄势指导。
三、两鼓《安塞腰鼓》,鼓出蓬勃士气。把《安塞腰鼓》敲起来,在鼓声中击破束缚和羁绊,在鼓声中爆出誓言和呐喊。首先找出表达感情最充沛的语段,摘出来可以重新组成一个递进关系的排比句。其中哪一个字要重读――“好”,追问,安塞腰鼓的“好”,好在哪里?――鼓者美、场面美、舞姿美、鼓点美、力量美(结合语句容易概括,其中力量美是浓墨重彩,也是安塞腰鼓最大的美点)。继续追问,美的仅仅是鼓吗?是什么?――力量、精神、生命、灵魂,换言之,陕北有,西北有,推而广之,整个中华民族(其中包括你)都有,所以才会有这共鸣出来。对于现在的陕北,不再有贫困落后,对于现在的我们,给我们束缚羁绊的是什么?――考砸了的成绩、倦怠懒散的负能量等,那么,现在你的桌子就是一面鼓,就是失败、堕落、束缚、羁绊,我们要怎样?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似的把它敲起来吧;如果你觉得还不够过瘾,此时请再鼓,敲出你青春该有的模样,有峥峥誓言、有不屈呐喊、有即将到来的辉煌!孩子们在敲桌子的同时,既体验了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气和力量,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拼搏的斗志,换言之,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在“鼓声”中升腾、升华!
四、跟着佳作学写作,课时训练小片段。大作文训练:追忆童年中那个“再也没有”的好人(好事)、抒情类诗歌,寄语最亲爱的妈妈(三八妇女节)片段训练:跟着鲁迅学“环境”描写,以“上学路上”为内容;任选关于心情的关键词,学写间接描写;以“运动会上”为内容,运用比喻和排比,学写场面描写。……
语文是什么?是文字,是文学,是文化。那就欣赏它,学以致用;欣赏它,滋养灵魂;欣赏它,传承精神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