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人类学可以在经验上识知在的原始阶段,而就此在的日常状态来阐释此在描述此在的原始阶段却不是一回事。日常状态同原始状态不相涵盖(生存环境差距太大,日常状态差距必然拉大),即使当甚至恰恰当此在活动于某种高度发达的和业已分化的文化之中时,日常状态仍是或更是存在的存在样式(现代人分工负责,存在方式多。而原始此在可能很一直打猎或种地)。另一方面,原始存在也有它的非日常存在的可能性。有他自己的特殊日常状态,不过遵循“原始民族的生活”来制定此在分析的方向仍能有其方法上的积极意义。因为原始现象往往较少掩闭,不太复杂,虽然当时的此在已经广泛的进行着自我解释。原始此在往往更直接的从一种源始的消散于现象的状态中表露出来。若要天然地把现象的存在论结构端出来,那种在我们看来也许笨拙而粗糙的概念方式可能会有积极的助益。
——谈分析原始此在的积极性。
然而迄今为止,我们关于原始人的知识都是有人种学提供的。而人种学还在最初吸收,筛选,加工材料的时候就已经活动在关于人的一般存在的确定的先行概念与确定解释中了。人种学家所使用的日常心理学乃至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能否为适当的通达解释和转达那有待研究的现象提供科学的保证,这一点并非确定无疑。在这里显现出来的实情也同在前面提到的那些学科里一样。人种学本身就要求以充分进行此在分析为其指导线索。但因为实证科学既不可能,也不应当等待哲学的存在论工作,所以进一步的研究进程将不是以向前进展的方式进行,而是以重温的方式,以在存在论上更透彻纯化那在存在者层次上已经揭示了的东西的方式来进行。
——科学走在海氏哲学前面,所以可以先重温,揭示出存在论中此在。
从形式上把存在论的寻问同存在者层次(原始此在?)上的研究划分开来也许并不难。但此在的生存论分析工作的进行,尤其是他的开端(原始此在),却还不是易事。在这任务中包含要廓清自然的世界概念这一观念(什么是自然的,为什么不是此在的人类世界?世界有很多种观点,有宗教的哲学的科学的。)。哲学就已为此事不安,但要完成它却又总是力不从心。如今人们认识了形形色色,边边角角的文化以及此在形式。这些可以利用的丰富知识似乎为卓有成效的着手解决这一任务提供了方便。但这只是假象。其实这类泛滥的知识恰恰诱使人们认不出本真的问题。以调和方式把一切加以比较和分类并不就是已经自然而然地提供了真切的本质性认识。把形形色色的东西秩序井然的安排在一张表格上,也并不保证实际领会了排在那上面的东西。真实的秩序原则自有它的实质内容,这种内容从不是通过排列才被发现,而是在排列终于被设定为前提。所以排列世界图像需得对世界一般具有明白的观念。如果世界本身就是此在的一个建构要素,那么要从概念上弄清楚世界现象就要求此对此在的基本结构有所洞见。
——十分啰嗦。弄清世界的概念对存在论很重要,期待后面海氏的解答。
本章从正面做了一些特征描述,从反面也做了一些考虑,他们的目的都在于引导我们遵循正确的轨道来领会后面阐释的倾向与提问。存在论只能间接的帮助现存的实证学科。对存在的寻问超出与收集关于存在者的知识的工作之外。他激励着一切科学探索,即使如此,他还自有其独立的目标。
——本章为本书设立目标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