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片段
片段5 以教为学的应用技巧
以教为学方法的应用,有什么技巧吗?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有两个问题非常值得注意。1、备课不能知道多少讲多少,而要为讲清楚这个问题大量查阅资料,购买书籍;2010年,第九课堂担任BD的黄有璨找我,想让我开设一门新课“个人知识管理”。可是,那个时候我也在学习过程中,很多认识并不是很深刻。我心里犯嘀咕:要不要接受这个邀请?万一讲砸了怎么办?这时,我想起了“以教为学”这个概念。既然我想在知识管理这个领域深入研究,那么这次教学的机会就是我学习的好机会。从答应讲课到正式开课,有将近3个月时间准备。我把市面上能够买到的沾边书籍全都买来,把网上所有相关文章甚至讨论都看了一遍。记录的笔记,草图有几百页之多,用完了两个大笔记本。为了3个小时的课程,几乎耗尽了3个月的所有业余时间。结果,这次讲课的效果极好,学员给课程的评分非常高。而我,也通过这次课程完整地构建了整个知识管理的框架体系。把教学当作一次全面提升拓展自己相关知识领域的机会,能够极大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深度。2、在备课中,要主动查询不同观点和不支持自己结论的反面案例;在教别人的过程中,因为“老师”的角色,所以把自己放在了“正确”的位置上。为了让讲的道理看起来更合理,我们会找很多案例来支持自己。但是要注意,所有的观点都能找到支持它的案例,我们更要关注反对的声音。2016年《成甲说书》有一期节目讲了丹尼尔·戈尔曼的《情商》这本书。结果有网友在我公众号后台留言说:情商就是一个伪概念,你不要传播伪科学了。这个时候就是你当“老师”,结果别人质疑你是“伪科学”。因为网友只给出了结论,没有给出证据,我就自己上网查询。结果发现,人们认为情商是伪科学,大概是几个原因:一,情商可能是智商的一部分,如果你智力足够好,其实是能够处理好情绪过程的;二,情商的定义不清晰,边界模糊,所以无法讨论;三,情商无法测量,所以是伪科学。了解了质疑的原因,再对比自己的观点,就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我在讲什么。我认为《情商》这本书最核心的观点是:如何与负面情绪相处,以及如何积极调动正面情绪,使之发挥更大作用。而在这两方面,作者的实验和论据均未被推翻,且经过了大量重复验证。当然,很多心理学家对丹尼尔·戈尔曼的情商观点有很多质疑,但在情绪处理方法方面,我没看到有力的辩驳。至少我从书中收获了情绪处理能力,说明书中观点是值得信任的。所以,以教为学的过程,一定要坚持思考自己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what:
前几天慢慢同学带我练车,他跟我说变道的时候,方向盘掌握的不稳。我没理解,什么叫方向盘掌握的不稳。他又解释说变过去的时候,方向盘的转向打得太多,然后又再回很多,这样子很容易出现事故,不安全。原因我理解了,但是这个不要太多,要怎么掌握?他:就是打一点点过去就行了。我:一点点是多少点?他:就是一点点。。。
why:
其实生活中应该有很多这样子的案例,教学的那个人,按照自己的经验去教,很多时候用自己以为大家都能理解的描述去教,但其实,并没有那么通俗易懂,学的那个人,懵懵懂懂,稍有不慎还会起逆反心理。长此以往的话,对自己的口碑不好,自己的知识也没有精进,对个人的成长也没有任何的帮助。
how:
1、深度备课:不仅仅需要将自己知道的知识点输出,还要收集更多的资料和研究,来联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构建知识框架,让自己的理解更加深入完整。
eg:过年期间我妈让我在家教她使用烤箱做一些小饼干、麻薯之类的小零食。其实我之前只是跟朋友做过一次黄油饼干,自己的烘焙知识点也不是很完备,于是我就在小红书上查找各种经验贴进行学习。从怎么操作到每步操作背后的原理……具体我还自己先实操了一遍,将自己的实操过程都记录了下来。
2、多角度的思考:
1)查找不同的观点和反面案例
eg:主要是对比了不同配方间的区别(具体的每个用料的区别)、看了些网友的失败案例以及大家的评价
2)思考后的结论
eg:因为烤饼干这个事情,可以通过实操有一个很明显的结论。因为我在烤的时候遇到了黄油会融化的问题,根据经验贴说需要进行冷冻然后直接放进135度的烤箱、有些需要先100度定型然后再高温,最后我根据我的烤箱脾气总结了下,最好先冷冻,然后低温先定型。
where:
这个拆页适合自己想要通过分享来快速成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