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幸福,建立在精神性行为的基础上。”
——阿博都巴哈
整洁,可以是在身体上,也可以是在心灵上。
最近陪孩子们诵读《弟子规》中,随着深入了解,越发觉得每个家庭都可以从小陪孩子先背诵《弟子规》再去力行。最开始读到“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时,我作为女儿的身份,想到平时和老妈相处中老妈有时喊我,我会拖延一会回应老妈,老妈有时指教我,我会有不耐烦的情绪,感觉自己修行还差很远,惭愧。今早读到“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想到昨天一个小朋友悄然尿湿了裤子,娟老师悄悄带她回避大家换了衣服,另一小朋友就盘根问底地上的是不是尿,她裤子湿了是不是她尿裤子了[捂脸]……换做你是老师或父母,在别人情绪不安的时候,如何引导孩子不用语言去打扰他人呢?
还有,前天糖糖挑战诵读《弟子规》时,有几处不太熟悉的地方我提醒助力了一部分,当我鼓励糖糖说“挑战成功”时,糖糖边走过来边小声的说“我没有学会呀”,那一刻,她给我上了一课:认真无小事。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弟子规》里有许多“规矩”等着我们老师和成人更好的去学习、理解、践行与体会。让我们在陪孩子每天诵读中先从自己从小事情、小细节做起,不断努力先完善自己。
昨天加餐后看到老师在打羽毛球,小朋友们十分好奇且想体验,小妤刚拿到拍子,或许是太开心兴奋了,拿着拍子一个转身拍子就打到了糖糖的头上,糖糖“哎呀”一声捂着头小声哼哼“疼死了”,没有哭,看起来有些生气难过,大家都在安抚糖糖时,小妤站在那里看起来有些紧张,但没说话。我:“是太兴奋了没注意到吧?”旁边橙子说“她瞄准了打得”[捂脸],我就站在旁边看到了事情的经过,所以当听橙子这么说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一个小视频——不要以为你看到的就是全世界,所以,我看到小妤站在原地,既不说道歉也不解释,安抚完糖糖再摸了摸她的头说:你准备好了时给糖糖道个歉吧……紧接着诵读课开始了,我就听到酒窝说“道个歉就那么难吗?你没长嘴巴吗?”[捂脸]橙子也在座位上说“你还没给糖糖道歉”……我问酒窝:“你认为小妤当时拿着拍子是无心非还是有心非打了糖糖呢?”酒窝:“但她没道歉呀”,我问橙子:“你认为小妤是无意还是故意的?”橙子:“故意的……”瞬间,我有点语塞……好吧,所有的事情都先停下来,让情绪先走一会……
讨论“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旳 勿轻传”、讨论“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最终“对不起”“没关系”六个字结束了这场“官司”,秩序恢复了常态。
[拳头]当你即使某事很艰难或令人恐惧,在你认为对的时候你还是会去做……
[拳头]当你敢于面对错误,从中吸取教训……
[拳头]当你即使别人嘲笑你或者咒骂你,仍能从心中找出勇气……
恭喜你,你已经做到了勇敢。
[拳头]当你假装不害怕……
[拳头]当你害怕承认错误……
[拳头]当你随波逐流即使知道这样做是错的……
[拳头]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认为自己可以解决所有的事情,不去寻求别人的帮助……
[拳头]当你选择做简单的事,而不是去做正确的事……
[拳头]请一起继续努力需要加强练习勇气哦!
[爱心]发现是儿童的快乐之一。
儿童需要自我发展,而这发展需要环境,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孩子准备环境,儿童在一个环境中发展自我,这个过程常常需要帮助,教师的任务就是提供帮助,这就是教师工作中的服务部分。
每天如何自然地设计和提供环境,使孩子们不断发展,也是我们几位老师不断研究的课题,根据琪琪老师娟娟老师的反馈,今天继续在户外玩泥巴吧~
你会让孩子玩泥巴吗?
如果玩泥巴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你让他玩泥巴吗?
如果自然泥土中的菌群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当孩子们一起玩泥巴,还能锻炼社交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你让孩子玩泥巴吗?
来自赫尔辛基大学的环境生态学AliSinkkonen鼓励:“最好每个孩子都可以在水坑中玩耍,都可以玩泥巴。”
我们暑期营每天都可以把孩子带到公园的自然风景中去,呼吸健康的空气,多晒太阳,多多运动,亲近大自然里的微生物,举手之劳的事情事实对孩子的潜在利益却是很高的,大家暑期也要带孩子们勤动一动哦,只要好好洗手,泥土中的细菌、微生物等致病性很低,孩子在玩泥土中当与这些微生物接触时,如同接种疫苗一样,能促进孩子免疫系统逐渐健全,让孩子对致病性的细菌有更强的抵抗能力,还会少生病。
可以了解一下我们周围群体,儿童过敏、哮喘和湿疹发病率逐渐增多的话,很大程度上与家庭过度“洁癖”有关。
别怕脏,放手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吧!
和孩子处久了,孩子有时会故意犯个错,来试探老师或成人的态度,来验证和体验爱和宽容的感觉,大家有遇到过类似下面的事情吗?
“你同意我脱你游泳裤吗?”“同意”“真的吗?”“真的”“你确定?”“我确定”……当看到我真的要决定脱下他的游泳裤时,他终于说“不行。”
这是那天游泳的时候,我和某个5岁半左右小朋友的一次经历。起因是看到另一个小朋友被我驮着水里游泳,他扑过来也要玩,玩熟后不知那一刻他是怎么想的,在游泳池中就掀起我的游泳衣,我严肃的告诉他“不可以这样对待女士”,反问他如果别人这样对他,他是否愿意,他说他愿意,于是,就有了上面的故事。
今天早上我们在分享《和平》时听到老师读到“我爱和平而不是暴力”时,佩宇、高兴、米豆也故意说反话“我喜欢暴力”,说佩宇、米豆是调皮捣蛋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吧,高兴的表现倒是出乎我意料的,有些学样,不过倒是显得有力量了,有试探老师的反应和界限可能性,对他来说,这样的体验挺好。相处久了,四个男孩中一开始来佩宇和米豆表现出来的“我长大了,我很厉害,我能做主”意识比较稳定也较突出一些,酒窝相比较“成熟”一些,也充分信任自己和环境,所以看他们几个捣蛋表现时会有不屑或抿嘴笑,潜台词好像在说“好幼稚,哥都经历过你们这个阶段了[偷笑]”~[笑脸]高兴刚来时看起来很是乖巧顺从的样子,环境熟悉后,更多表现是对边界的试探和体验,他也许更需要的是“允许犯错”,允许“做不好”,需要继续去做去体验去练习……
以下这些语言说过吗?
“都说了家里有这个玩具,不能买了,不走我就走了啊~”
“爸爸妈妈走了,不要你了!”
“不吃就算了,我给小狗吃!”
“我看你就不会。”当孩子不愿意做时,有时会用的“激将”法。
……
如果父母、老师对孩子有反话式教育环境,习惯故意逗孩子,到一定年龄阶段,他(她)都会还给我们,尤其是当他(她)看到大人失望的样子时,他(她)小小的内心还会找到一点平衡,这些“过来人”都经历过吗?
对孩子请从小就尊重他(她),尊重孩子的成长权、选择权、所有权……一个孩子的自我边界感越强,他(她)就越能做到尊重和接纳自己,不仅能很好的保护自己,又能尊重和认可别人,对别人抱有同理心,不侵犯他人,就能拥有健康的友谊,孩子也能够自己保持比较平和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