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历经易仁永澄老师的入门课“分身术训练营”的筛选之后,2016年8月25日,高阶版分身术——真自由训练营,正式开营。本篇文章是开营日课程的回顾总结(来自易仁永澄老师的课程分享,版权归易仁永澄所有)与个人感悟。
1.开营:真自由训练营训练什么
Life is difficult,自律给我真自由!这是真自由训练营的口号。一看这口号,“自律”给我真自由,就能知晓,训练营整体来说是训练自律的。
没错,整个训练营的目的就是对自律能力进行刻意训练。
整个训练营的目标有几类:
·理解自律的重要意义
·理解自律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自己要构建问题解决能力基础
·强化学习使用短期自律提升表
·形成调用自律能力的触发器
带着这些目标,我们就可以开始今天的课程。
2.Day1主题:自律到底在哪里用
先明白自律是什么,自律可以干什么,才能明确找到自律适用于哪里。
(1)自律是什么
老师给出自律的定义是:自律是一种有意识的、尊重现实的、承担成长责任的、把痛苦转化为快乐的能力。
自律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能干什么?→能解决问题。
是的!自律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任何问题得以解决的第一步!
既然都谈到“问题”这个词语了,我们再来好好分析一下什么是问题。
①问题的定义
“问题”这个东西,贯穿在每个人的成长、工作、学习中。每天每个人都能听到、接触到这个词。那么它究竟是什么?
百度汉语词典中给出问题的解释如下:
根据百科的释义,我们成长、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基本上都涵盖了,包括疑问的题目,包括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包括有时候很难解决的麻烦和事故等等。
②遇到问题,大家怎么看待?
成长、工作、学习中,不可避免会遇到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应激反应和应对策略。例如,积极的人,会积极主动去解决这个问题,不积极主动的人,可能会喜欢拖延,对问题视而不见;再比如,遇到很难的问题,有人会选择一开始就放弃,有人会在做与不做间徘徊,有人会想尽任何办法去解决掉她。
对此,易仁永澄老师给出了看待问题的不同等级表:
中间的虚线,将看待问题的不同状态分成三个阶段,左、中、右。实际上,三个看待问题的不同状态,对应着心理学上讲的“三区理论”。
心理学研究说,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可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comfort zone),学习区(stretch zone),和恐慌区(stress zone)。
舒适区,对应上图中最左边的状态。在这个区域中,每天处于熟悉的环境,做熟悉的事情,和熟悉的人交往,一切的一切你都得心应手。在舒适区,你遇到的问题都不叫问题,基本上觉察不到什么情绪波动,也觉察不到干劲儿和意愿度。这样的情况下,你能学到的东西就很少,能力提升缓慢,成长几乎呈现停滞的状态。
学习区,对应上图中间的状态。在学习区中,我们接触的是未曾涉足的领域和知识,这里充满挑战性,遇到问题,我们具备充足的干劲和意愿度,具有正向积极的情绪去接受超越自身能力的挑战,在这里,我们很好地成长着。
恐慌区,对应上图最右边的状态。这个区域中充满了忧虑、恐惧、压力等负面情绪,这个阶段的过高难度的问题直接打压积极主动的意愿度和干劲。在这个区域挺过克服过去,成长呈现升级的趋势。
三大认知区域,三种面对问题的状态,产生三种不同的成长结果。对我们来说,人生成长、工作、学习中,应该随时处在学习区,保持足够高的意愿和积极的情绪去面对问题,这样才能持续、有效地成长为你喜欢的样子。
③可以有效成长的学习区
老师讲,学习区是一个非常有利于我们成长和提升的区域,处在学习区中,是成长的最佳状态。
上面说到,认知世界三大区域,都会遇到问题的。不同的是,我们处于不同的区域,对于问题的状态和看法是不一样的。在学习区,我们依然会有不达标(就是通常所说的“失败”)现象和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但是遇到问题时,我们能以一种积极的情绪去解决,浑身充满干劲。
同样是遇到问题,为什么单单是在学习区里,才会有正面积极的情绪和行动呢?其实,这种积极主动的意愿和情绪的背后,有一个心理学理论、一个能力提升的悖论、以及一个信念在支撑。
A.理论:在学习区这个区域中,有一个心理学上的模型叫心流(flow)模型。心理学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将心流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B.悖论:在学习区,我们希望做事情需要拥有一种成就感。但是学习区有个特点是,经常遇到问题和不达标的现象在提醒你的能力不足,这时候就有一种挫败感产生。所以,悖论就是,如果你想拥有成就感,必须先有挫败感。所以,知晓这种挫败感能成就未来你想要的成就感,你就能正视挫败感,这就是自律的能力!
C.信念:
关于问题,树立正确的信念是:
①问题是成长的基石和契机 ②今天掉过的坑,就是明天的护城河
为什么问题是成长的基石和契机?这个就要解释问题和成长之间的关系。
④问题对成长的意义是什么?
老师讲,遇到问题时,持续想办法努力去解决这个问题,一段时间之后,当这个问题在不断探索学习中得以解决之后,必然会带来能力的提升以及正向价值的积累过程,从而带动个人成长的出现。
示意图如下:
看起来好简单的流程顺序,细思极恐啊。马云说过一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对应到永澄老师的这个图中,ABC不就是今天、明天、后天的关系吗?
不错,大部分人死在B上,小部分人甚至都没活过A。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容易在AB中断,最容易在AB(指AB阶段,下同)放弃,最坏的情绪发生在AB上,我们特别容易痛苦。
AB是什么?AB就是问题出现、准备解决问题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信念、情绪、行动,决定着你对问题的看法,决定着你成长的程度。
有的人遇到问题,不去解决,反而出现拖延、烦躁、自我放弃等负面情绪,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装作看不见这个问题,不去行动。
有的人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掉,充满斗志意愿干劲地挑战一个又一个问题。
到最后,有的人死在了夜晚下,有的人活着看到了后天的阳光。
所以,AB呀,这个从问题到成长路途中最难最难的阶段,真是决定一个人与众不同的关键阶段!
什么叫“关键”阶段?汉语词典这么解释:对事情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或可以组成某件事物的重要部分。针对这个解释,按照我的理解,当问题出现的时候,你搞定了AB,就等于打通了从问题到成长的康庄大道,搞定AB,后面的阶段你就可以飞跃投向成长的怀抱!
这么重要关键的阶段,一定要好好对待,好好搞定啊!
那么怎么处理这个阶段呢?大杀器来了,重点中的重点来了!那就是,在AB中,投放你的自律能力!那么怎么才能使用自律的能力呢?这就是三天“真自由训练营”中,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2)自律在哪用、怎么用
上面说了,自律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要在从问题到成长的过程中最开始也是最关键的AB阶段内使用。
怎么用呢?对症下药,来了解一下自律的核心要素,从核心要素中找到开启自律的法门。
自律三大核心要素: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三个要素,贯穿三天的成长课程,逐一打开自律的钥匙,让自律引领从问题通往成功之路。
①推迟满足感
推迟满足感,推迟的是“小我”的满足感,这是自律的第一个要素。
所谓的“满足感”,指遇到问题时小我的应激反应,例如小我下意识的拖延、烦躁、愤怒等负面情绪。这个很正常,毕竟小我的“趋利避害”以及“自我保护”的本能是人类基因所决定。
目光短浅的小我只知道眼前的痛苦,只会趋利避害。但是理性的我很明白自己想要成长,想要往前不断迈步。这时候就要克服忍受小我“逃避、拖延、愤怒”的本能,这个过程这就是,推迟满足感。
如何克服小我的本能,进而推迟满足感?这就用到分身术训练营中的“分身觉察”能力。
老师讲,很多人拥有分身觉察的能力了,但是他们在刺激和回应之间拥有的选择权依然很奇怪,给出的三个解决方案中依然充满逃避和推卸的情绪念头,就算在分身的过程中,自我意识依旧未觉醒,这个就是没有自律、没有真正推迟满足感带来的问题。
所以,澄清一个观点,分身术≠推迟满足感。分身术是增强我们的自我觉察能力,而推迟满足感是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重排痛苦和快乐的顺序。
原来的顺序是小我的快乐在前,自我的痛苦在后;重排之后,让小我的痛苦在前,自己享受更大更广泛程度的快乐在后。
懂得重排快乐和痛苦的顺序之后,下次遇到问题徘徊在AB阶段时,我们就可以先运用自律能力,先推迟满足感,先忍受小我的暂时不适和痛苦,然后凭借积极主动的能力去直面问题,解决困难,从而成就解决问题之后的快乐成长!
②承担责任和尊重事实,是老师接下来的两天的课程内容,默默期待中。
3.Day1总结:
老师曾经在答疑中对果果说,带着问题前进,成长地更快。所以在课程中,果果努力在细节中思考与总结。这些总结整理如下:
(1)成长的要求:拉升理解力
我发现一个现象,老师和学员在互动的过程中,有时候我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的提问问题的意思。比如老师问“大约会出现哪些不同的状态”,我开始就没有理解到,老师询问的是“不同”的状态。
没有认真理解,没有细细推敲。这些情况,以前一直留存,这对我的成长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拉升自己的理解能力。为此,我在答疑环节中,向老师仔细咨询了拉升理解力的问题。
老师回复如下:
【Q&A】
【学员提问】姓名:果果
【问题描述】老师我咨询个“刻意训练”的问题,我听了你的四次分享会,加上两个训练营,深深觉察到自己在理解方面上的不足,因此打算按照你在博客中的建议,通过《如何阅读一本书》来提升自己的理解力。现在第一章阅读的艺术和活力读了两遍才理解其中的意思,我也有参考你的htrab网站中的思维导图,我想问一下,我这样慢慢来持续地阅读,不想其他目的,只想把书读透,通过这个读书研究的过程来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和价值体系,这个过程预计耗时3个月,这种方法可以吗?会不会走的太偏?(我有点慌,不知道能不能拔升理解,想请老师指点迷路,要是这样对,我就这样踏实地做)
【导师回答】
1. 建议你把时间设置为4-6个月,3个月不够的,我读了16遍,然后这一次3个月读完了。
2. 我可以用我的人格担保,你用6个月读一本书,绝对值!
【Q&A】
【学员提问】姓名:果果
【问题描述】这书一共21章,按照我的计划是两天一章一遍,两遍就是四天。两遍之后再看第二章,预计是21*4=84,排除中间的灵活变动时间,约等于3个月。1.老师给我设置那么长的时间,是让我对这本书进行详细的回顾,多啃几遍吗?2.我这样的刻意训练方式可以否?
【导师回答】
1. 结论先行:该计划非常不符合阅读规律。
2. 建议计划:
①用完整的1.5小时的时间,快速浏览整个大约的结构和框架,大约了解这本书讲什么、什么结构的。
②然后用6天的时间从头到尾不停地阅读,这个时候手里拿着一支笔,只需要在你看不懂的资产字句上打问号就好了。一定不要回头反复阅读,只管往前读。③进入分析阅读,这个时候跟几次就没有关系了,每个词、每个句子、每个段落必须全部弄清楚,如果弄不清楚就不往下进行,反复向前翻阅,这个过程根据不同人的阅读水平不同而不同,我用了3个月(我拥有约1000本书的阅读量及较高水平的理解力),我给你加倍了时间,我觉得很有可能也高估了,你看小生已经几个月过去了,还在一点点啃着呢。④在你确保看懂了一章之后,再听我的音频,再来一遍。⑤然后把你弄懂的讲给他人听。
这一遍下来,可能一年就过去了,但是,你比其他人至少拉升10个层级,很少有人能在阅读和理解能力上赶超你了。这一年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值得的。我强力推荐你个人这么做!
(2)同侪力量-提升信心
互动过程中,小伙伴的表现非常棒!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分身术训练营中认真训练的小伙伴已经在本次训练营中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表现了。无论从回答问题的角度、思路,还是语言背后潜在的信念和状态,都能看出他们向正向积极的方向前进。
这个发现,给了我继续前进的力量和信心,持续地做下去走下去,我也会改变我目前的状态,成就我更喜欢的高度和状态。另外,小伙伴们的积极主动也给我树立了学习的标杆,他们都是我前进路上的同伴和榜样!
(3)今天掉过的坑,就是明天的护城河
这句话是问题的信念之二。当时我不理解什么是护城河,经过老师的解释,是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Q&A】
【学员提问】姓名:果果
【问题描述】老师刚刚讲,今天掉过的坑,就是明天的护城河,在你那篇关于《你设定的标准决定你的人生》这篇博客,也有讲到投入的量决定护城河的深度。但是,我好像没有很深入地了解分析这个“护城河”是指什么?能劳烦老师给到解释,或者给到关于护城河的博客文章让我研读一下吗,谢谢。
【导师回答】
1. 你的竞争优势的一种隐喻说法。
2. 源自《巴菲特的护城河》一书,包括:无形资产、转换成本、网络效应、成本优势四大类,指的是公司,但是在个人竞争力上也可以套用。
老师推荐的书,以后都要一样一样地去看!
(4)重排快乐和痛苦
197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沃尔特·米歇尔教授以4-5岁的孩子为对象,进行了一项糖果实验。孩子们被分别安排坐在放好糖果的桌子前,然后教授告诉孩子们他要出去,15分钟之后才能回来。“你们随时都可以把糖吃掉,但如果你们中有谁能在老师回来前都忍住没吃糖的话,那么我会再奖励他一颗糖。”
这次实验,可以看做重排快乐和痛苦的实验。看结果吧!若干年后,当时忍住的孩子与没忍住的孩子,不论是在学习成绩上,还是与同龄人的相处上,甚至自我成长上都体现出了很大的差异。
那么我们呢!现在的练习自律能力的我们,就像当年做实验的小孩们。长大后的小孩子的成就,就相当于我们未来成就的样式。
历史是惊人的相似,成长的原理也是!对照这个例子,我对老师所说的:“你只享受小我对于当下的逃避,就没有办法享受未来更大的价值”,这句话有了一定的理解。
是的!曾经有一种痛苦摆在我面前,我拒绝了它!若干年之后,今天的我后悔不已。现在有一个选择的机会,我会努力选择痛苦并快乐地成长!
补充一个《短期自律提升表》:
认真写到这里,时间已经过去6个多小时。想到昨晚老师说的“持续一段时间内的120%的投入会带来拉升式地成长”,我期待这三天之后,在自律上不一样的我,也期待和小伙伴共同走过这一段认真努力的训练营时光。
感谢老师的细心教导与耐心答疑,感谢同伴的陪伴督促和鼓励,成就自己是智慧成就别人是慈悲,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