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之所以那么伟大,首先要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那时的中国还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的农业国家。国家积弱,经济停滞,贪污横行,政令不通,各方势力错综复杂;老百姓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爆发的抗日战争,无疑是火上浇油。整个国家笼罩在一片“亡国论”的悲观氛围中,看不到抗战胜利的希望。
而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的发表,犹如黑暗中的指路明灯,让当时的中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据说,当时冯玉祥得到此书后,立刻自掏腰包印刷了三千多册送给当时的国民政府的要员;而国军将领白崇禧读过此略论后,也对此书大为推崇,不权总结出“ 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这两句核心的战略思想,还将此书送给了蒋介石,希望其能够参考此书的策略,制定作战计划。
可以说这本书的出现给当时的抗战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也为抗战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本书,抗战的胜利的希望更加渺茫。
该书开篇就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日双方的优劣,国际大形势。果断地否定了当时对于中国抗战的“亡国论”和“速胜论”两大不正确的观点,指出了中华民族可以通过“持久战”来获得侵华战争这场非正义之战的最终胜利,但是其过程是极其温长的战斗过程。在鼓舞了国民信心的同时又让民众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至于冒进。
文中指出:日本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强大在于其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但其国土面积狭小,人少,兵少,物资稀缺,再加上其内外矛盾跟帝国主义非正义的战争性而不能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注定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并已经处在最后的崩溃边缘!
而中国虽然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军力,经济力,政治组织力各方面虽都不如日本。但中国近百年的解放运动已经让当时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进步;中国又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抗战;再加上中国抗战的进步性,正义性可以获得广大的国际援助。所以,中国的抗战终将是胜利的!
毛主席依据对中日对方的优劣对比,驳斥了当时的“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错误的观点。并指出中国抗战胜利的三个前提条件:
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
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
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
达成这三个条件是需要的时间是漫长的,所以战争是持久的,困难的。并提出《持久战》战略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
第二阶段:敌之战备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
第三阶段: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当然,仅仅是指出几个战略阶段,是不足以显示出它的伟大之处。毛主席在指出了三个战略之后,还给出了很多战斗的指导思想,如:战争的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决定战争胜负因素的不是物而是人”“我们的战争是神圣的,正义的,是进步的,求和平的。不是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时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这些指导思想对于当时的国共双方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在提出很多指导的同时,并给每一阶段的战略制定了具体的战术战法。在给出了战略的同时,又给出了具体的打法!
第一阶段: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
此阶段根据敌方的进攻态势,每敌强我弱,采用的战争形式,主要的是运动战为主,游击战和阵地战为辅。
第二阶段: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
第二阶段由于敌我双方进入了战略的相持阶段,采用的的战争形式,主要是以游击战为主,以运动战为辅。这个阶段也是抗战中最艰难的时期,需要做长期的战争准备。不与敌方进行阵地战,以降低损失,保存实力!
第三阶段: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第三阶段也是收复失地的反攻阶段。这一阶段敌我双方的态势发现了根本性地转变,所以战争的形式,主要是以运动战与阵地战为主,游击战为辅。
针对不同的战略阶段,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针对不同的战役,给出了其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的战斗部署。
可以说中国抗战之胜利,毛主席的《论持久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最终抗战的胜利也证实了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的观点!这足以证明《论持久战》的前瞻性,伟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