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父母运用正确的奖励手段使孩子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01
2岁多的小米已经开始调皮捣蛋了,而且妈妈发现,孩子有很多自己本就可以力所能及的事拖着让妈妈做。
一开始问妈妈要奖励,此后,小米不管干什么都要奖励。写字、刷牙 、自己洗漱、起床,都得给各种物质奖励才可以。
妈妈反思,可能因为孩子在爷爷奶奶那里,老人疼她,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而孩子还小,但也越来越明白了金钱的“好处”,妈妈担心,长此以往,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
没有理智的奖励不能让孩子走的更远,反而会变成他的负担。
02
记得,在小时候有一位同学,家里非常有钱。他人也很聪明,就是不怎么爱学习,父母于是想到一个方法。
就是设立一个奖励,如果他拿到了70分到90分,就给他不同阶段的奖品。如果考不到就什么也没有。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每次都能拿到奖品,家人父母也都非常开心。只是有一件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直到最后,当家里的金钱耗尽,父母再也无法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同学和父母反目成仇。
孩子对奖品的喜爱程度取决于他在需求程度,当孩子的欲望越大时,对家庭的负担也越大,最后演变成令人唏嘘的悲剧。
物质的奖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的问题,反而会产生不少的副作用。
03
前几天,我们一起出去旅游时,看到一位小女孩只有3岁,自理能力却很强。凡事自己的事情,从来不用父母去做。我们都很惊奇,用什么方法把孩子教的这么懂事。
小女孩的母亲坦诚相告,说:“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我们一直告诉孩子,如果你想要让妈妈放心你出去玩,就要尝试着照顾好自己。”
女儿除了会刷牙、叠被子、整理衣服,每样虽然做的不是很好,但能感受到孩子在努力向好的方面。
奖励不一定是物质,也可以是是精神上的鼓舞。让孩子知道获得别人的承认也是一种幸福。
04
无论在任何事上,只要孩子的某种好的习惯变成一种模式后,就不要去夸奖他,否则会太做作。
父母对孩子的夸奖有很多表现的方法,除了直接的夸奖,也可以通过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表达出来。但,切记不可打击孩子,也不能过度表扬孩子,都是家长不去扰乱孩子的自我认知,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
在发展孩子好品格和习惯中,胡乱奖励不止帮不到孩子,反而还会拖累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