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不缺解决问题的图书;微信中,不缺解决问题的文章。 可是,为何我们看过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干货、妙招,却仍旧解决不好问题?
原因很简单,我们看的都是“方法论”,却从没有接受过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
《你的灯亮着吗?》这本书正是可以有效地训练我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书的行文逻辑有点像《谁动了我的奶酪》,都是将比深刻的工程管理思维放入到了很多故事里。
这本书讨论的是如何解决问题,作者认为以下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必须认真考虑:
1. 谁碰到了问题?
2. 问题是什么?
3. 问题该由谁来解决?
4. 问题来自哪里?
5. 你真的想解决问题吗?
>> 谁碰到了问题
书中讲到了一个故事:“雷龙大厦电梯速度变慢,公司雇员与大厦拥有者梁龙之间发生了冲突”。这个问题至少有两个角度: 1. 公司雇员 2. 大厦拥有者梁龙 你想要解决问题,就要先弄明白:为谁解决问题。而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往往会忽略这一点,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这是我们要警惕的。
>> 问题是什么
关于问题是什么,书里有一个有趣的定义: 问题就是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别。
很抽象吗?用雷龙大厦的例子来套用一下: • 理想状态是乘用电梯等待时间在10秒以内 • 现实状态是每次乘坐电梯要等待10分钟
那么,问题是什么?
是等待电梯的时间过长吗?还是梁龙先生面临大量投诉可能遭遇租户退租?
一定要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然后才能找到答案。 雷龙大厦的问题,经过彼得在大厦的电梯间、楼梯等地方放置镜子,得到了缓解——因为大家会照镜子整理形象,等待的问题不那么严重了。
但马上出现了新问题,有人在镜子上涂鸦,甚至有低级趣味的涂鸦。于是彼得建议在大厦每层楼都准备上蜡笔,这下等电梯的人可以随意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问题再次解决。
后来,电梯公司的工程师来到雷龙大厦为电梯进行年度检查,感觉电梯慢得不可思议,最后竟然发现有一只老鼠卡在了主控继电器上。老鼠清理掉后,电梯的速度终于恢复了。
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电梯运转变快,下班时大厦的人一下子涌向地铁口,梁龙先生被挤下站台,被列车轧死。非常戏剧性的一个结局。
问题到底是什么呢? 雷龙大厦的问题不断发展,你以为解决了问题,却发现,每种解决方法都会带来新的问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很多时候,问题并非只有一方遇到,很有可能是多方都遇到了问题。要想真正地解决问题,就不应该只站在某一方的立场或角度去考虑问题,而应该具有多方思考问题的思维。也就是说,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只解决一个人的问题,而应该是解决很多人的问题。
>> 问题该由谁来解决
《你的灯亮着吗?》这个书名,就来自这个部分的一个故事。
日内瓦湖旁边的群山中修了条隧道,在正式开通前总工程师在入口放了一个标牌:“注意:前方有隧道,请开启大灯。” 可隧道出口不远处就是景色迷人的风景区,总会忘了关灯就去游玩,回来时发现车上电池耗尽无法启动汽车,只好劳驾警察来拖车。 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 • 司机 • 乘客 • 总工程师 • 以上没有正确答案 • 以上全部 大家都认为应该由总工程师来解决问题,工程师觉得自己应该给出精准的提示放在隧道出口:
如果是白天,而且车灯亮着,那就把车灯关上; 如果是晚上,而且车灯关着,那就把车灯打开; 如果是白天,而且车灯关着,那就让它关着; 如果是晚上,而且车灯亮着,那就让它亮着。
多么逻辑严谨的提示啊! 可是考虑到这条标语很可能导致司机还没读完就冲出围栏。总工程师后来换了一种看待这个问题的思维,“把问题当作司机的问题”,只不过司机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得到一点点的提示。于是他在隧道出口处悬挂了一个非常简洁的新标识:“你的灯亮着吗?”
一句短小精悍的提醒,就可以让司机们明白其自身的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这个问题是别人的问题,那么我们最好不要插手。有时候,一句提醒,可能比解决方案更有效。
>> 你真的想解决问题吗
一家玩具公司旗下有三家玩具厂。一家在太平洋岸边,一家在大西洋岸边,一家在密苏里河畔的堪萨斯城。 现在,这家玩具公司遇到了一个问题:运输成本过高。于是,公司三位副总裁找到了汤姆来解决。 汤姆详细了解了情况,经过一番计算后发现,在太平洋岸边的这家工厂里生产的玩具,运输到堪萨斯城那家工厂,都比在堪萨斯城那家工厂生产的玩具的成本还要低。 也就是说,只需要把大西洋岸边和堪萨斯城这两家工厂关闭,就可以把成本降到最低。 然而,听完汤姆的解决方案,这家玩具公司的三位副总裁气愤不已:你给我们的解决方案就是这样的啊? 紧接着,这三位副总裁又表示,虽然总裁和董事长无论如何也不会搬到太平洋岸边,也就是说总裁和副总裁无论如何也不会关闭那两家成本高昂的工厂,但是他们三位副总裁还是希望公司能提高效率,因为他们三位目前还没赚到钱呢。
三位副总裁的诉求,让汤姆无解。但是汤姆却从中领会到了一个道理:很多时候,在我们为其他人提供他们所要求的解决方案的时候,其实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
再举个现实点的例子吧。 有个女人的丈夫有了婚外情,这个女人就找闺蜜,问自己现在该怎么办。 闺蜜说有两个办法:离婚,或者继续过。 这个女人都不能接受。可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办法吗? 所以你有时根本不必急着去解决问题,着急往往容易犯错,因为:从最后的情况看,想要真正解决问题的人并不是很多。 作者提醒大家,关于如何解决问题,人们永远没有足够的时间把它做好,但永远有足够的时间去为之后悔。
这本书首次出版于1982年,已经畅销了30余年。而书的作者之一杰拉尔德·温伯格早在1997年就被列入美国计算机名人堂首批5位成员之一。
问题:没有人会读序言。 解决方案:把序言作为第1章。 解决方法带来的新问题:第1章很无聊。 新的解决方案:删了第1章,把第2章作为第1章。
很多人一直在寻找自己为什么没有成功,可是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成功到底是什么?
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很重要,也是解决问题首先做的事。
这本书没有教人如何解决问题,也没有大谈深奥的方法论。相反,书中用了很多精心设计的幽默事件,启发读者去思考其中隐含的真实问题或机会。
可以一读再读的书不多,而本书正是这样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