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二 与细雨相伴,与美景相拥
月色隐去,细雨如旧。
昨晚的青稞饼还残留着一丝松脆、甜香,梦中的酥油茶醇厚、诱人。
七点钟的古城还在沉睡。我们一行挡不住美食的诱惑,做了一回早起的虫子。街上却是闭门锁户,冷冷清清,偶尔走过的,必然是游客。
坑坑洼洼的石板路上,只有我们细碎的脚步声。但愿尚在梦中的古城,不要被我们惊醒。
三年前的一场大火,使得千年的遗迹面目全无,如今,已是新貌换旧颜,看不见一点历史的尘埃。新的东西大多千篇一律,在哪里都不稀罕。
好不容易寻到一家已经开门的饭店,老板娘尚是披头散发的初醒面容。相对而言,她已经算起得早了。这和我们的生活节奏相差太大,估计他们才不在乎什么四点钟的天空呢。
粥已经熬好,地上溢了很多米汤,想必是不胜疲劳,又盹着了。见我们来,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不停地检讨自己的不小心,希望得到我们的谅解。
其实,对于我们,只要它是热乎乎的即可,哪管是稀是厚?
一行坐定,每人要了一碗粥,就着特大号花卷,又要了一张青稞饼,这才完成早上的能量补充。今天的青稞饼依然松脆,只不像昨晚的那样油腻,撒了几粒芝麻,更加诱人。
雨还在下,添了衣服还是觉得有清冷的风钻进脖子里,直把凉意泄进全身,只好又回客栈加了条围巾,感觉温暖了不少。
来接车的兼导游,是个东北妹子,有着北方人的豪爽与利落,语速很快,像个点着的小炮仗,噼噼啪啪,一见面就来了一串。她说完了,我慢一拍才明白什么意思。
妹子很乐意与人分享在云南的所见所闻。她说她已在云南呆了五年,当初是和五个闺蜜一起的,只有她留下来了,没别的原因,就是喜欢。她感慨姐妹们都走了,语气里虽有点落寞,但更多是自豪。
在他乡,一个人的日子,自是难熬,好在她坚持下来了。五年后,她有自己的车,有喜欢的事,有新结识的朋友,有属于她的小天地。快乐洋溢在她脸上,开出幸福满足的花儿。
车行驶在空荡荡的马路上,除了急雨打在车身上的“嗒嗒”声,就是我们一行人自说自话的嬉笑声以及和导游的闲侃声,行人几乎绝迹,外面空旷寂静。
想来这么冷的天,当地人是不愿意外出的,因为他们有房、有地、有生活保障,不需要创造更多的财富。反正钱多了也是捐给寺庙。
养牛养羊似乎也不用操心,只需放到广袤的田地间,由它们自然生长去吧,累了倦了,总会回家。
藏民的房屋外观很不起眼,据说造价却也不菲,并不比内地的便宜,主要贵在门楣上。门窗往往是纯手工实木雕刻而成,于粗犷处见精致,一如藏族汉子,外表粗,内心细。
我们对藏民居上插的旗帜很好奇,有的一面,有的三面,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吗?
导游说,这个可不能随心所欲。插一面的是普通百姓,三面的是因为家里有一位活佛。这些讲究与财富无关,决定于家族的信仰。
我一直以为信仰是根植于内心的,此刻才知道它也需要通过外在体现出来。
普达措国家公园,被誉为香格里拉的桃花源。里面有各种珍稀植物,是一本活着的植物大百科全书。
现在正是层林尽染、颜色丰富的时节。遗憾的是冷雨浇着心头的热爱,再欢喜也有点败兴。只能简单地从它的全世界路过,而不能长时间驻足、流连。
乘着观光车边看风景边听讲解,在谆谆善诱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与神话故事亲密接触,与美丽传说神秘邂逅。
雨势不减,只能放弃乘船游蜀都湖。脚步与栈道合奏出一曲缠绵的交响乐,虽增加了耗氧量,同时也赋予我们热量。
好在我们都没什么高反,一边享受自然风光的美,一边感受运动带来的温暖,比站在船上看风景惬意得多。
烟雨蒙蒙中,蜀都湖像是披上了曼妙的轻纱,微绉的湖水倒映着两岸的青山绿树,泼墨山水糅合了抽象,湖上轻纱摇曳,此消彼长。
远远的,一船逶迤行来,像是从远古穿越而来,又像是自天宫遗落。隔着薄媚的轻纱,可有一个俏丽的佳人,唱一首千年等一回的老歌?
偶尔阳光乍现,云蒸霞蔚,漫山色彩,影印其中。心情也像是豁开了一道喜悦的口子,然而,终就太过短暂,难掩冷雨的惆怅。
来藏族同胞集居的地方,不可能不接触寺庙。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