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之“最”
导言
善于决策的管理者知道,决策不是从事实开始的,而是从观点(opinion)开始的。(P171)
先收集事实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除非先设好相关性标准,否则就不会有事实。事件本身不一定是事实。(P171)
所有人都极其容易落入一个行为习惯:搜集那些符合自己既定结论的事实。(P172)
唯一严谨的方法,也就是唯一能让我们用现实对观点做出检验的方法,是明确承认人总是从观点出发的——而且本该如此。(P172)
有效管理者鼓励大家提出观点,但也会坚定地要求提出观点的人把“试验”必须证明的东西想清楚。(P172)
找到正确衡量标准的最好办法,同样是前文讨论过的走出去,通过调查获得“反馈”,只不过这里的“反馈”是在做出决策之前获得的。(P174)
凡是做判断,都必须从多个备选方案当中做出选择。如果只能说“是”或“否”,那就算不上做判断。只有考虑过多个备选方案,才有可能发现真正的风险有哪些。(P175)
决策的第一条法则:无不同意见,就不做决策。(P176)
要想避免成为特殊诉求和成见的囚徒,唯一的办法就是存在不同意见,经过充分讨论的、有根有据的、深入思考过的不同意见。(P177)
不同意见,特别是在提出来的时候被强制要求合乎逻辑、经过深思熟虑且有根有据的不同意见,是激发想象力的最有效的方式。(P180)
有效决策者不会预设大家提出的行动路径只有一条是对的,其他的都是错的。他也不会预设“我是对的,他是错的”。他预设的是一定要弄清人们为什么会有不同意见。(P182)
无论管理者的情绪是多么高涨,也不管他是多么确信对方完全错误或毫无道理,只要他想做出正确的决策,就会迫使自己把反对意见视为自己的认真思考备选方案的手段。(P183)
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虽无公式可用,但只要遵守以下两条规则就会很少碰到困难:如果收益远大于成本和风险,那就行动;不管是行动还是不行动,不要“骑墙”或者妥协。(P185)
有效决策者也只有采取或者不采取行动这两种选择,而不会只做一半。只做一半必然是错误的,必然满足不了最低参数,达不到最低边界条件的要求。(P186)
管理者获得报酬,不是要去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而是要去做好那些正确的事——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他们特有的任务当中,也就是在做出有效决策当中做好正确的事。(P187)
决策与计算机
决策不能再只交给少数几名高层管理者。在组织中几乎每个知识工作者都必须成为决策者,或者至少有能力在决策过程中发挥积极、明智和自主的作用。(P191)
运营经理们越早学会把决策当成真正关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判断,我们就能越早克服大型组织的一个基本弱点——高层在升任之前没有受过决策方面的任何训练和检验。(P193)
德鲁克之“问”
导言
有效管理者会问:“要检验假设的正确性,我们必须知道哪些东西?”“事实必须是怎样的,才能让这个观点站得住脚?”。这时应当提出的关键问题是:“相关性标准是什么?”(P172)
有效决策者总是会问:“这个人要看到哪些东西,他的立场才是站得住脚的、理性的、明智的?”也就是说,他首先关心的是理解对方,然后才去想谁对谁错。(P182)
有效的决策者最后还会问一个问题:“的确有必要做决策吗?”什么也不做本身也是一个备选方案。(P183)
“假如我们什么也不做,会发生什么事情?”答案如果是“它自己会解决的”,那就不要干预。(P184)
如果有人提出“再研究研究”,有效管理者会问:“有什么理由相信,再做一次研究就会有新的发现?有什么理由相信,新的研究成果就会有相关性?”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通常是否定的),有效管理者就不会允许再做研究。他不会浪费优秀人员的时间,用于掩盖自己的优柔寡断。(P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