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尚且为虚,何况耳听乎
整本书读来内容并不复杂,是老猎人召盘巴与他的第七条猎狗赤利的故事,但是,小故事告诉我们了大道理!——眼见尚且为虚,何况耳听乎!看待问题要全面、客观!
在一次与野猪的搏斗中,老猎人错怪了赤利,并离开了它,而赤利在大自然中,成为了一群豺狗的首领。后来在一次召盘巴遇险的时候救了他一命,赤利为此昏迷了,老猎人感动得留下了眼泪。老猎人对赤利的希望与失望,以及赤利为了保护旧主而献出自己生命的忠诚,都描写的非常生动细腻,在此不再过多的阐述。今天我想谈一下我对这个故事的认识。
读完本书立刻让我想到了,孔子周游列国的一个故事。孔子晚年带着几个徒弟周游列国,八方游说。一天师徒几人来到陈蔡,当时孔子在陈蔡是一个极不受欢迎的人。陈蔡君派兵把孔子师徒围困在一处院落中,既不接见,也不提供给养。十几天过去了,粮食基本耗尽,眼见得米袋将空。余粮不多,一日三餐,只能以稀粥度日。一日,颜回把粥煮好,为了让老师吃得好一些,每次粥煮好后,都要放上一段时间,为的是让粥凝固后,学生吃上面的,下面稠一点的给老师吃。就在此时,突然刮来一阵风,吹落了梁上的尘土,正好掉进了粥盆内。颜回想把弄脏了的粥扔掉,可又觉得可惜,不扔又怕老师吃了不恭敬,无奈,用勺撇出自己吃下。这时,子路在旁边路过看见。他想,老师这样器重颜回,让我们以颜回为榜样,学习他的品德、言行,今天自己亲眼看见,颜回在老师不在的情况下,偷吃粥饭。子路把看到的事告诉了子贡,子贡心直口快,他把子路对他说的话,又告诉了孔子。孔子惊叹道:“没想到颜回背地里也会做出这样的事来”。孔子找来颜回询问此事,颜回实事求是的,把当时发生的一切向孔子叙述一遍。孔子听了颜回的话,亲自看过盆中尚有落灰痕迹,并回想起当年路拾黄金一事,长叹一声,对子路,子贡等学生不无感慨地说:“眼见尚且为虚,何况耳听乎”。子路,子贡面红耳赤,诺诺退下。
孔子和颜回与召盘巴和赤利两个故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孔子没有偏听偏信,而是注重调查研究,终于还了颜回的清白,成就了颜回德行第一的美名。召盘巴老人在没有全面掌握事情经过的情况下,冤枉了了忠心的赤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事情下结论之前,一定要全面客观的分析事物。尤其是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网络上炒作的事件,往往是断章取义,没有展现事件经过的全貌,误导了大家对事物的判断。信息越发达,对事物的判断越要冷静客观,越要见微知著。当然,我反对优柔寡断,在已尽可能占有有效信息后,应及早定下决断,一旦下定决心,则应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