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的过往
近几年,同学聚会越来越多起来,老同学坐在一起,无拘无束的交流让人感到放松,但提到的一些话题让我十分的郁闷,因为我压根就没有一点印象,并且很多跟自己有关的事都不记得了。
就好像自己走马观花的在学校过了一圈,曾经在哪里流过的汗水,经历的时光都模糊很多,自己好像不曾在那里生活过。一想到这里我就很惶恐,自己的过往,自己的历史就这么断掉了,自己找不到自己的生活轨迹,这点一度让我十分郁闷。时常纠结在过去没有抓住的时光,以至于精力都照顾不到现在,更不要说未来。
最为经典的一段时光是高中阶段,自认为也比较努力,但知识好像就离自己很远,很多题目自己也能看懂,也能听会,但一到做题就不行了,实木疙瘩的脑袋就转不归来那个弯。一切好像也挺正常的,该吃饭吃饭,该打球打球,该看美女看美女,该抄笔记抄笔记,冲着成堆的卷子发呆。
但那个时期就是那么的无知,很多人都给我说过你多想想,你咋就不理解呢!!我一直心里都说:cao,我理解了还问你啊 ,还会得罪你啊 ,还会惹到你啊。
整个人的心智极低,人际交往以及情商方面一塌糊涂,被人评价是个老实孩。我也不想这样,我也想灵光一些,可就是走不出来,原地打转了好几年。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大学、工作。在工作时,感觉找了个工作,那就干呗,知识学习,技能提升,职业发展压根就没考虑到,每天就是醒来吃饭,到单位干活,下班回家玩电脑,周而复始。自己就好像《楚门的世界》中的那样,生活在不一样的世界中,跟加了套子一样。
时常挣扎,时常沉默,自己的成长无从谈起。现在回想起来那一段时期的时光,就是看不清楚,真的像不层生活过似的。
被黑暗包裹着的意识,无从觉醒。
挣扎的现在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事情开始重复出现,总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一直不如意,就好像自己天生就要这样生活,天天捉襟见肘。自己还向往更好的生活,不甘心就这么臣服现状。
通过自己重复失败的事项来看,自己存在问题,就像是不是有好的方法体系能够帮助自己摆脱这种现状,就像捡一个阿拉丁神灯那样,出来个大神瞬间将自己解救出去。
当自己开始意识到不喜欢现状时,开始对外寻找。还要感谢互联网,可以不出门就能看到大量的信息与知识,疯狂的浏览,寻找解决办法,寻找灵丹妙药。
有一阵子不断的看书,学习,装作爱学习的样子,但是不得其法,总也无法突破,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整个人都沉浸其中。当时啥都学,信息化实施,it规划,管理咨询,it咨询,财务,企业管理,进销存等等,凡事与企业有关的都有兴趣了解,但就是找不到实践的地方,自己所在的单位根本用不上,当时就是一个小小的财务记账员。
而且当时,就在五六年前,媳妇给我反馈过,我看似努力学习,但总是没有结果。而且最为典型的就是,自己啥都有兴趣学习,就是不愿意学习与工作有关的内容,能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学了也是浮光掠影不深入。
再后来慢慢知道这种现象是逃避,不自信,完美主义状态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呈现。因为不喜欢这个工作,不喜欢这样的环境,搞不定周围的人际关系,这对我来说十分困难,于是乎就开始逃避。而且还逃的不亦乐乎。
这个时期处于一种自我挣扎,不断折腾的阶段,胡乱的投放解决方案,整个人的状态也不稳定,时好时坏,学习的成果也有,但是不能有效的维持,每两天就又回到原来懒惰的状态,太容易进入那种状态了。
当然这个时期也不是一无是处,一番折腾还是小有收获,自己能隐约感受到意识觉醒了,就像《做时间的朋友》中说的那样,心智开启。但状态不稳定,所做的探索还不够,成果还是没有拿到,只是不在那么无意识,不再那么应激反应,不再是环境给什么反馈自己就做什么反馈的被动状态。
这个阶段差不多就是挣扎的状态,称之为挣扎的现在。
意识觉醒,就像新生儿出生一样,从被包裹的黑暗状态转变到看到亮光,就要出生的状态。
期待的未来
未来还没有来,未来取决于现在挣扎的自己,看到了一丝亮光,但仍然充满着不确定性。不确定的未来让人恐惧,也让人充满希望。经过几番挣扎,不断的学习与思考,头破血流之中也让自己不断的澄清方向。
在一群期待成长,不断探索的人群当中,自己只要还想改变,就不会脱离群体的大方向,看到的一丝亮光将自己带到了这个群体当中。利用同侪的力量,带动着自己不断的朝着亮光探索,用导师与大家的力量帮助自己战胜恐惧,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积累成果,塑造自信,迎接不确定的未来。
上面这段话感觉有些口号化,有些鸡汤,但这就是我现在以及未来要做的事情,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用成果奠定自己自信的意识,才敢面对现在剧烈变革的社会,才不会吓得躲起来,将自己藏起来。
接触到个人成长理念,接触到开智社群的理念,接触到认知科学,接触到阳志平老师,这已经构成了一个让人期待的未来。
这个可期待的未来,就来自现在的最小行动:输出,生成卡片。
写在后面
曾经自己无数次想过,要总结总结自己的过往,然而真的成为想想的任务,没有动笔,直到有这样一项任务放在眼前后,才开始认真的思考这件事。
此次编写就截取了两三个片段,一些小故事,自己最后感触的小故事进行书写,这在以前是不曾有过的思路,以前想回忆自己的生活和一些生活趣事,就是想全面铺开,铺天盖地的书写出来。事无巨细啥都想些,结果一些空档时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开始钻牛角尖,搞不定这件事也就搁置。
此次能再次开始,从一个最小的点开始,得益于在认知写作课中学习到的一个卡片内容:
写看到这个题目,你是否打算略述生平?往期不少同学这么干,但效果并不好---每个阶段都匆匆几笔,就算有波也无澜,过目即忘。
那些让人念念不忘的习作,则重点刻画1-3个关键故事,或尽显个人特质,或令人照见自己,或映射时代变迁。
一下子好像理解了什么,大而全从来都阻碍我们前进的坑,我们的行动从来都是从一个点开始的,从一个年头开始的,谁也不能一开始就知道了结尾。
曾经一位老教师也给我交流过类似的观点,他教育孩子们写作文,就去写一个点,写小任务,小场景,小感受,不去写大场景,因为你驾驭不了。
这和我们的学习与成长也是类似的,从一个点开始,从一个领域开始,而不是全面铺开。一个点成功了,他的经验就能借鉴到其他领域。
大而全好像在我们大脑中天生就有,不知不觉见就要得多,就要做多,然而这时一个假象,我们做不到那么多,得不到那么多,还需要做更多的挣扎,更多的反思让自己做少。那还不如让我们一开始就养成从一个点,从小事开始做起,立刻开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