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49)《己酉岁九月九日》

文/书山花开

❂原诗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翻译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p113】

时序迟迟而行,又到了晚秋,寒风冷露同时降落悄悄。

蔓生的丛草不再茂盛,园中的树木也零落飘摇。

澄澈的清气没有一点尘埃,高高的蓝天如此迢遥。

秋蝉的哀唱也已消逝,远来的大雁飞鸣九霄。

万物变化,连续不断,人生又哪能逃避辛劳?

从古到今有生必有死,谁想到此事便不免心焦。

怎样满足我的情怀?且去饮酒,独自乐陶陶。

管它千年以后将会怎样,且自畅怀,歌唱今朝。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119】

衰颓零落秋已晚,寒露凄风相缭绕。蔓草稀疏渐枯萎,园中林木空自调。

清澄空气无尘埃,天宇茫茫愈显高。悲切蝉鸣已绝响,成行大雁啼云霄。

万物更替常变化,人生怎能不辛劳!自古有生即有死,念此心中似煎熬。

如何方可舒心意,饮酒自能乐陶陶。千年之事无需知,姑且行乐尽今朝。

❂解释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p112】

此诗作于晋。义熙五年(409),陶渊明四十五岁。渊明归园田居躬耕已四年余。去年六月遇火,如今“茅茨已就治”,重新恢复了乡间常规生活。又是重九暮秋,伤时悲逝,油然而生。退出纷争的官场,归耕于寂静的田村,时感的强烈是自然之事。母孟氏、程氏妹的先后下世,使渊明十分哀伤,常触发人生短促之想。诗人既然不信奉庄周的一死生、齐彭殇,于是只能悲慨而以酒自遣了。本诗章法平简,前八句写景,后八句抒情。然而由于诗人的高超朴真,前后之间丝毫没有隔离之感,而是浑然一体,一样的自然洒脱。渊明写秋,可谓一绝。清·温汝能纂集《陶诗汇评》云:“清气二语(注:其实也应包括哀蝉二语),道尽高秋爽色。”细品秋日神韵,确实余味无穷。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118】

己酉岁是晋安帝义熙五年(409),陶渊明四十五岁。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因“九”与“久”谐音双关,所以古人喜爱这个节日,希望能得长寿。但诗人值此之际,看到的是万物衰飒凋零,于是不禁联想到人生的短促,故悲从中来,难以自抑,最终仍是以借酒浇愁、及时行乐来自我安慰。此诗前半写景,后半言情,可谓景为情设,情因景起,且秋景如画,含情独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张彦《陶诗今说》,p67】

这是一首所谓的“悲秋诗”。我现在纠正以往对它的看法。当年读罢曾写下如此一段话:“这是见秋伤怀感时悲逝的诗,仿佛见一位诗人在唱伤感的哀歌。全诗充斥着人生悲叹的消极情绪。”现在看来,差矣!看当时、思背景,诗人见秋伤怀是很自然、很正常的,哪有主观责备之理!诗人吟的不是“哀歌”,而是“正歌”。从人的心理上讲,秋天萧瑟、花木凋谢,自然界之变化使人感到不爽不快,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感时花溅泪”嘛!况且,诗人者,多情也!此诗之问世,又跟陶公的身世、遭遇有关——此诗写于晋安帝义熙五年(公元409年),这一年他四十五岁。此时,他归园田居已有四年多,去年六月又遇火灾,如今“茅茨”虽已“就治”,又恢复了乡村正常生活,但心灵的创伤总难忘怀。重阳节临近,明月空悬,伤时悲秋,油然生发。偏遇母亲孟氏和程氏妹又先后谢世,时感之强烈,使作者产生人生苦短之感!诗人既不沉迷佛教,又不笃信庄周,所以只好饮酒聊以自慰、咏歌自乐(不乐而乐、奈何它哉)。勿言距今一千六百余年前的古人,就是今朝二十一世纪高精尖科技旺年,不是在许多方面人还是受制于天么?何况,人之生生死死!总而言之,这不是一首意义消极的诗。

在艺术上它也颇值得称道一番:前八句是写景,后八句是抒情。由于诗人运用高超娴熟、运笔自如的写作技巧,前后之间毫无隔离之感,而是浑然一体,高超朴真,自然洒脱。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精到,少有可比,绝妙佳作!陶公写秋,堪称一绝!

【金融鼎《陶渊明集注新修》,p90】

(1)说明:己酉岁,此即晋安帝义熙五年(公元四O九年),时陶渊明四十五岁。九月九日,旧历称这天为重九节,也叫重阳节。这首诗就是为咏叹这年的重九节而写的。诗的上部分描写悲凄的暮秋景色,下部分反映诗人心中的苦恼。感时悲怀,触景生情,充满着凄凉抑郁的情调

(2)辑评:

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卷三:此诗亦赋而兴也,以草木凋落、蝉去雁来,引起人生皆有没意,似说得甚可悲。末四句忽以素位不愿外意掉转,大有神力。章法之妙,与《咏贫士》次首同。

吴瞻泰辑《陶诗汇注》卷三引:王棠曰:“往燕无遗影”,妙在“遗”字。“哀蝉无留响”,妙在“留”字。皆静察物理之言。

温汝能纂集《陶诗汇评》卷三:“清气”二语,道尽高秋爽色。“留响”,有作“归响”者,究不及“留”字之妙也。

锺秀编《陶靖节纪事诗品》卷二《宁静》:此诗纯是“静”字意境,而程子诗有句云:“春深昼永帘垂地,庭院无风花自飞。”唐子西有句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亦道得“静”字,意境亦脱化。明王阳明《龙潭独坐》有句云:“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亦非静者不能见得静中境界。然此犹皆空摹“静”字意境,乃是既静之后,自然流露而出,究不若靖节之静察物理,似尤为靠实也。

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48)《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189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7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85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03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05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2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95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56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98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3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20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95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82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5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90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72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