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们都在面对生活给我们的考验,如何解决问题?让我想到一句话:“只要你想,全世界都会帮你。”
面对问题,会有畏难情绪,很正常。但当我们直面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时,它就变弱了。大人们在经历了多年的经验累积后,会有更加积极的心态,而孩子,是需要大人去引导他积累这方面的经验的。
如何让孩子获得直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发现孩子逃避问题背后的原因?
昨晚,帮孩子拿出练习册时,随手一翻,竟看到她那么多练习空白处都打上了让人触目惊心的红叉叉。她没有改错,空白的依然是空白。我的各种情绪瞬间涌上心头,脑海中有许多声音在说话,我憋了40%回去,撒了60%出来,然后在自己无法控制自己之前,告诉孩子我需要出去透透气。
下楼不足五分钟(出门前我锁了家里所有窗户),出于对孩子安全的考虑,我又回了家。
回到家,我开始静下心来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于是,我问了孩子几个问题。
一、作业为什么没做完,留空白?(不会)
二、留空白算不算完成作业?(不算)
三、那没有完成作业为什么说完成了?(沉默)
四、不会的题有没有想过办法解决?(没有)
五、你现在想想,可以怎么解决?(问老师)
六、除了问老师,还可以怎么办?(问妈妈。我答:我们可以和同学探讨,可以查书解决,可以寻求大人帮助,但你得先问问你自己,是不是认真读题了?好好思考了?问问你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要明白怎么做?答案不是最重要的,你想不想弄明白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想,你面前就有很多选择,你也不会害怕它。)
说完这些,孩子拿着练习册过来,说刚才我下楼的几分钟,她已经把今天的练习做完大部分了。
接着,她想让我给她讲不会写的字。我让她自己先拼读,看看到底这个词是什么?真的不会的,我写给她看,教她记。
后面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她挨着读,一道题一道题去理解,每一次的正确与错误都是她自己去发现的。
所有题做完之后,我问她,你刚才的感受如何?她说心情很好,我觉得自己也可以学好的,那些题没那么可怕。
接着,我继续和孩子沟通,说:“刚才妈妈一时之间心情很难平静,因为我真的很相信你可以安排好自己的事情,你每天回家告诉我你都做好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不是做了会做的就是做完了、做好了。我们还得面对和想办法解决不会的,这给你的收获会更大。”
我们没法要求外在环境,但一定得明白,自己得努力。如果有想要弄明白一个字、一道题的决心,无论如何都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当自己去解决了问题,成就感便随之而来了。当我意识到,孩子的问题并不是她单方面造成,我也越来越理解她。我会更加无条件地支持她,协助她,成就她。当然,我从来不袒护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