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高弗烈特在黑暗里唱起来。他的声音很轻,有点儿嗄,象是闷在心里的,一二十步以外就听不清。但它有一种动人的真切味儿,可以说是有声音的思想;从这音乐里头,好象在明净的水里面,可以直看到他的心。克里斯朵夫从来没听到这样的唱,也从来没听到这样的歌。又慢,又简单,又天真,歌声用着严肃的,凄凉的,单调的步伐前进,从容不迫,间以长久的休止。——然后又继续向前,逍遥自在,慢慢的在黑夜里消失了。”
真不愿意打断它,罗曼罗兰就是这样,开启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主人公克里斯朵夫的音乐之旅,也是他的人生之旅。而这个启蒙者,不是他原本是宫庭指挥的爷爷,也不是乐师的父亲,而是那个走村窜乡卖货郎的 “舅舅 ”。
只是个贫民的高弗烈特用最质朴的歌声,在 黑暗之中,拔动了克里斯朵夫内心的旋律,打开他为音乐而生的灵魂,注入来自自然界强大的力量,让克里斯朵夫最终成为一个有着高尚灵魂,迸发激情的音乐家,成为一个有力量向一切虚假宣战的勇士。
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是罗曼罗兰的成名作,并因此获得了1913年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
罗曼·罗兰(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20世纪的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作为作家,他创作了《约翰·克里斯朵夫》、《母与子》等作品,除此之外还获得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也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作为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坚持自由真理正义,为人类的权利和反法西斯斗争奔走不息,被称为“欧洲的良心”。
《约翰克里斯朵夫》通过音乐家约翰克里斯朵夫成长为线索,对法国的社会现象进行真实的呈现,并对当时欧洲的文化艺术现象进行批判性评论。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巴黎日常生活中,是那种荒淫无耻、庸俗透顶和出卖灵魂的文学占统治地位。罗曼罗兰十分痛恨这种文学,他只能用一笔来进行控诉。在他的笔瑞细腻而深刻,语言简骇精准,却又始终保持着 汹涌澎湃 的激情。那不是一种蔑视和谩骂,而是一种愤慨的悲悯。
“所谓人也只是行尸走肉,花尽心机想固定他的生命,其实这生命每分钟都在腐烂。 ”
“贫穷不但可以说是思想的导师,并且是风格的导师;它教精神与肉体同样懂得淡泊。”
“无聊的苦役也名之为责任,无足重轻的行为也名之为责任…… 最重要的德行是心情愉快,人生最大的责任是要活得可爱。
“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者三十岁上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就变成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
在浩瀚的书稿中,到处都是这样的人生诤言。如果说我们生活在异味熏天的鸡汤锅里,那么罗曼罗兰对于有些人就是一个用‘’毒‘’的高手。
他的每句话都击重要害,让你无处可逃。在心灵的荒漠中,鸡汤有个屁用,鸡汤只是那些假装活着的人,赖以生存的甜点和解渴的饮料,对生命并没什么好处,反倒会让人更加迷茫和懵懂。
还是来点‘’强心剂‘’,激醒这些已死或者是快要死了的生命,当生命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边缘,以毒攻毒就是活命的良方。
《约翰克里斯朵夫》,让纯真的友谊显得更珍贵,让亲人的感情更质朴,让自然更宽广,让生命更鲜活,罗曼罗兰只写激动他内心精神世界的作品,说自己要说的话,不为了名利而出卖灵魂。仅管社会对他冷若冰霜,也毫不迎合,他用灵魂来撞击人世沉睡的钟,凭着这股力量,他怎么不会打动你的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