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写作小白来说,谈论如和写作似乎是一件不合适宜的事情,所以在题目中我用了「学」。而以下的文字也不过是对劳拉·布朗的《完全写作指南》一书的读后感,准确的说是「听」后感,听「得到」的「每天听本书」节目。
写作的目的
曾经我以为写作的目的是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逻辑表达能力之类,更早以前我写文字的目的更简单:应付考试。
似乎这也没什么问题,但当我得知,写作的本质是沟通时,才发现原来自己的思考角度错了。如果承认写作是一种表达,那么写出来的文字是一定要给别人看的。自说自话的结果就是自己很嗨,但读的人很头疼。
当我们能够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的后,就业尝试着把写作目的尽可能具体化。比如,写求职信的目的是什么?让HR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那我们很可能把求职信写成简历的升级版。
求职信的目的应该是激起HR对你的好奇心,从而把你的简历拿来再仔细看看。所以信内的文字要能抓住眼球,而多余文字应该删除,即使是你的名字也不能出现在文章开头,而要在结尾。
写作的内容
写作容易出现两个极端——要么是干干巴巴像挤牙膏,要么是洋洋洒洒刹不住闸。通常情况下我是属于前者,基本是脑子里没什么内容。这里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日常生活中对周围的观察不够,整日忙碌却不知自己在忙什么;二是没有记录,缺少观察和思考的后遗症往往是不知道记录。在自己想要写点什么的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过往的经历来了。
这里书中也给出了一个方法,就是头脑风暴。一方面可以打开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过多的内容进行筛选。但我认为头脑风暴这个方法虽好,但绝大多数时间里我们都是在独立在写作。所以这里的「头脑风暴」应该改为深入思考。对自己写作目标的深入思考,对内容的深入思考,而最重要的是得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
列提纲
其实早在小学的作文课上,老师就强调过列提纲的重要性,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一直也没有学会这个技能。也许就是因为自己一直不会列提纲,所以很自然的觉得那是在浪费时间,尤其是在语文考试的作文环节。那时自己一直没有体验过畅快写作的感觉,总是边写边改,最后也往往是由于时间不够草草结尾。至于写作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都知道,写作可以锻炼逻辑思考能力,而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就是体现在列提纲这件事情上。因为提纲本身就是打造文章的底层逻辑。当逻辑清楚后,我们甚至可以加上一些小技巧。比如你想说服某个人,那么你可以将理由按照重要程度排列出来,把最重要的因素放在开头,把最让人无法拒绝的原因放在结尾,前后呼应。
检查修改
写作最大的一个坑就是想一次写好。这种想法会让自己的注意力浪费在每条句子中,而无暇顾及后面要写的。一次写好,既不可能,也没必要。毕竟优秀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关于具体检查哪些内容呢?文中作者为我们列出了清单。
- 精简
- 齐全
- 礼貌
- 错别字
经常性的检查和修改能帮你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成为一名更专业的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