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只考虑更多的时间坐在那里抠教科书,那么负担过重的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人的命运是不值得羡慕的。除了平常的学校活动、观察和兴趣范围以外,学生还应当有一种丰富的、多方面的智力生活。就是指学生的(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少年期。
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心爱的书就无法生活。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近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本人不喜欢读书,就无法培养出喜爱读书的学生,一个家庭中没有一个喜欢阅读的家长同样也很难带出喜爱读书的孩子。)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就是停滞的、贫乏的,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为“不尊重思想”的征兆,教师不尊重思想,学生也就不尊重教师,也会不愿意思考。(正所谓“学高为师”。)
不应当把学生的智力生活理解成个人的狭窄的小天地。一个人既在丰富智力生活,同时又在享受集体的精神财富。我们同时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各种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集体,例如学习兴趣小组。尤其是对于学习困难的孩子来说,在学习小组中没有负担过重的威胁,丰富的智力兴趣的气氛,激发他们去阅读,而对他们来说,阅读正是达到顺利学习的最重要的补救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