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骑上共享单车的时候,问同行的老孙,这辆单车像不像是我的,老 孙笑着说,没看新闻嘛,私自占有单车可是要被拘的,关你几天就老实了。我也笑了笑,其实老孙没理解我的意思,也难怪,和共享单车有关的这件事都过去三年了,况且那时候都是当牛逼吹的,谁会记得这些......
2014年的夏末,趁着天气还没彻底转凉,我、老孙以及和他一起看店的的伙计卸完刚到的自行车以后,就约在他们店附近的烧烤摊撸串。我大学毕业后来这座城市,租房的过程中,各种机缘巧合竟跟老孙租到一起,后来关系一直处的不错。老孙是个骨灰级的自行车玩家,对各品类自行车的配置,构造、材质了如指掌。不夸张的说,蒙上他的眼,都可以在短时间内组装起一台复杂的山地自行车。但苦于没有资金,老孙一直给别人打工,在一家自行车店上班。除了在店里上班,老孙也收购二手自行车,改装后再卖。但随着手里的货越来越多,却一直卖不出去。趁着这次撸串,老孙又大发牢骚,让我们想办法,有的说发传单,有的说分期付款等等,记得当时啃完一个玉米后,我抹了抹嘴,接上话头,对老孙说,为啥非得卖啊 ,可以出租啊!
其实那时候谈出租这事不是我信口开河或者剽窃别人的观点和做法,这主要源于我当时的工作需要经常去外地出差跑市场,搞产品调研,到了一个城市后经常要和各个超市甚至小卖部打交道,因此坐公交和打出租都非常麻烦。那时候就想,要是能方便的租一辆自行车多好。
后来借着出租这个话题,你一言我一句的聊了很多,越聊越感觉不切实际,越不切实际就越敢胡吹乱侃,有啥说啥。关于当时吹牛逼吹得有多大,毫不夸张说复盘下来就比较接近当下的共享单车模式,而且关于乱停乱放问题,当时想着把这一部分交给商场、超市、写字楼、小区、学校等热点区域看自行车的人,给这些看车人一定收益,激励他们看管、整理乱停乱放的车子。但是从我所在的城市来看,看车人并没有把共享单车纳入自己的地盘,即使看见了也会把车子扔一边去,这点在商场,尤其写字楼这种停车资源紧张的地方更为常见。
也许有人关心,我们后来有没有试验一下,讲真,还真试着推广了一把,发了一二百张传单,没有反应,最后也不了了之了。时隔近三年,再把当年吹牛逼的往事翻出来,并不是为了炫耀我比当下共享单车创始人更牛逼、更有预见性!毕竟成功这事,远不是吃饭那么简单。而是看了一篇媒体对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玮的专访,里面谈到了创建摩拜单车的初衷以及创立过程中寻求各种资源的艰险、受到的各种质疑和否定,很显然,当下来看,她成功了。
很多人肯定会说,胡玮玮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初始阶段就有太多的贵人相助。但是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你把一件事当笑话或者牛逼给别人说时,别人也会当做笑话或者牛逼去听,笑过则过。而有些人把笑话当做梦想和信仰去传播,听的人就会被你吸引,加入的人多了,笑话就成了改变生活、改变世界的理念。大忽悠这个词也是马大师当年的标签之一,如今拿出来再聊,谁还说是笑话。
不说别人了,说说自己,反省下自己的这三年,有段时间特别想考注会提升下自己,书买了,牛逼吹出去了,等静下心来,翻几页的时候发现感觉并不好受,于是一次次的放纵让考注会成为了笑话,别人当笑话调侃我,自己也当笑话听了。诸如考注会这样有个火苗就灭的事,这三年不在少数,刹那间一个宏伟的想法产生,甚至接下来的每一步都想得清清楚楚,但等待开始的那天还是睡不醒的懒觉,亦或是各种风险分析一番后的自我安慰。
聊到这里,又忍不住想说说老孙,半年之前,老孙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店,门面不大,但摆放的自行车不少,老孙为了开店寻找了个朋友做投资人,然后自己又借些钱把店开起来了,为了省钱,老孙不雇人,整天看他累的直不起腰,有时候我就敲打老孙,借一屁股债,自己还累的跟狗似的,也没个节假日,图个什么啊。任凭我说风凉话,但从来没见过老孙抱怨,每天早起晚归,有时候路过他店,远远看去,老孙一个人静静地、细致的擦拭室外摆放的车子,比搓澡都认真,那一刻,感觉老孙好幸福。
迈一步到底有多难?我不知道,看看身边的大部分人,一直按照生活的惯性往前走着,按照一分叠一分的阶梯往上走,即便中途出现了个一元的旁支,也不敢迈过去,走的路越长,牵绊就越多,父母年纪大了、孩子还上学、房贷得还等等,越想就越不敢越雷池半步。
走在路上,看到了共享单车,看到了电子屏上的选秀、看到了操场上追逐足球的少年,看到了书摊上放着的朋友写的书,曾经我们也把这些写在作文里、写在日记里、写在保证书里,亦或者如我一般,伴着烤串的味道吹牛逼一番。但当我们站在梦想开启的大门前时,我们最终没能勇敢的迈出那一步,是啊,万一门后边是悬崖咋办。
话又说回来了,其实只有梦想的人挺可笑的,活在自己意淫的世界里,偷偷地乐,幻想着有朝一日实现的风光,然而聚光灯一灭,面前的那一碗饭早已凉透,想了想,终究还是没能迈出那一步。
迈一步到底有多难?知道答案的人去了何方?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老赵不老,在这里有你的故事,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