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电影《邪不压正》,还以为是《让子弹飞》的续集,里面的台词、念白、节奏、抖包袱基本上和《让子弹飞》感觉相似,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少了葛大爷不紧不慢的小幽默。
你比如说这段台词。
廖凡:日本人靠不住,我靠谁啊,老蒋?
姜文:更靠不住。
廖凡:一个写日记的人?
姜文: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廖凡:是啊
姜文挥动手上的雪茄,继续加快对话频率:你写日记吗?
廖凡:我不写,你写日记吗?
姜文一脸鄙夷:谁能把心里话写日记里头啊。
廖凡推波助澜:写出来的那叫心里话?
镜头瞬间转换,双方同时举杯碰杯笑道:下贱!
不明就里的对话,镜头的快速切换,两个中年老头的贫嘴,第一次看让你感觉不明觉厉中带着点幽默,第二次看就让人不得不思考,这一段对话有何意义。
有人说这是姜文的自嘲,自己拍一个电影象征着写日记,把自己心里话写了出来,却又让观众没那么容易看懂,自己真的是有点下贱,就好比《让子弹飞》因为剧情的隐喻被封杀了一段时间,而后因为电影本身的影响力以及不为人知的公关手段又能在网上观看了。一边是讽刺,一边又在迎合,不管是谁都会感到有些“下贱”。
中国大陆曾经拍过一个纪录片叫做《蒋介石写日记》。内容大概是蒋介石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坚持写日记,从1915-1972年没间断过。像他这么自负的人必然明白,他写日记和普通人写日记肯定有所不同,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将来都会被作为历史材料拿到世人的面前展览。
百年之后,姜文的电影会不会连同《太阳照常升起》,一并被作为研究“姜文”本身的资料呢。这个问题,我认为姜文肯定考虑过。
再来看第二个片段。
彭于晏和蹩脚英语发音的院长宣誓的时候,对着的是一个“健康完好的肾”。院长的英语确实差的很明显,姜文导演也故意让大家看来他是真的差,除了宣誓的英文能一字不漏,在介绍这个肾的来由之时,不知道该怎么说的时候就用“就这样、就这样”的北京话代替了。可能就这一点还不是特别明显,在后来彭于晏问道这个被误切的肾是谁主刀的时候,院长说:
Its I.
稍微有点语法的人都知道这儿应该说“ME”而不是“I”。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这一次又是在调侃谁呢。当然就是那个戊戌名人,梁启超。
一个蹩脚英语的院士,做了一个蹩脚的手术。这样一个小小的插曲,却是整个电影的一个缩影: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人可以相信?
主角李天然(彭于晏),从小被冤枉,杀人凶手却逍遥法外,让人不禁想起绝代双骄里面的“仁义无双”江别鹤。而自己的第二个爸爸却杀了第一个爸爸,这两个人还是有了将近二十年感情的好友,想想,多么具有冲击力。
第三个要说的是关于彭于晏形象的暗示。
他一会被人扒光了衣服,和许晴对话,说着说着就把名字从“布鲁斯·亨德勒“改成了“布鲁斯·李“,这不正是李小龙吗;
一会又在屋顶上奔跑,被扒光衣服后,穿着斗篷的样子如同超人;
然后又要去烧鸦片库,说:你给我温酒,我等会就回来。周韵不解:白兰地有温着喝的?这不正是借用并调侃了关云长温酒斩华雄那一段吗?
李小龙、关云长、超人,都是不折不扣的完美英雄形象,却都被姜导调侃了一番。他要表达的东西很明显了,英雄也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英雄也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这就和本片的一个基调有些呼应:李天然如果不任性,就不会害死他美国爸爸,姜文就不会杀了他美国爸爸,同时,姜文也就不能将李天然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里,计划一点都不完美,无时无刻不在被变化打乱,但是最终的结果却阴差阳错达到了目的。滑稽、可笑,但结果还是美好的。
结果是真的美好吗?后爸爸杀了前爸爸,后爸爸会不会被医院救活?如果救活了,新的仇恨,真的不会诞生吗?这真的是一个开放式的,值得人去无限遐想的电影结局。